返回第四零零节 为了自家的钱(第1/2页)  绛色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坐在下首的谢深甫扫了一眼自己对面坐着的王蔺,虽然他现在已经非常讨厌王蔺,可此时却是大事,所以他坐在这里。

    他内心也认为摊丁入亩是一项良政,可他不敢说,更不敢表示认同。

    谢深甫看没有人再开口,自己便说道:“正税,千年以来变化并不大,农户们也没有半点怨言。依律,夏、秋两税入库,也没太多波澜。”

    谢深甫的话在理,所有人都不由的点了点头。

    谢深甫又说道:“丁税并入田亩,宛城乱军怕是别有用心。”

    没错,那怕谢深甫内心支持这种良政,这话也说的没有错,图人心就是图天下。

    叶适突然插嘴:“丁税算什么,真正可怕不止这些,你们只听到了摊丁入亩,却有几个人看到了宛城新税制的细则,虽然我没看到,可他们还有更厉害的一招。”

    “还有?”周必大感觉血压有点高。

    叶适说道:“宛城义军没有收制钱税。”

    制钱税全称是:经总制钱。这个税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但凡是以钱易物,每千钱交三十钱的税。就是用钱买绝大多数的货物、田地、酒、衣等等,每千钱就要交三十钱的税,当下新规是五十六文钱。

    这一项税收对于只种田的普通人来说,每年必须要买的生活用品,全靠钱买,并不多是正税的三倍。

    总经制钱只是一个总纲,往下还有分门别类的分类子项、杂项。

    这个税有多牛。

    盐、酒、茶、铁四项加起来,也就勉强高过这总经制钱。

    为大宋朝廷带来了巨额的税收收入,也富了许多地方官。

    大宋的税不是向权贵收的,大宋的税收中坚力量是有田地的自耕农。

    叶适继续说道:“宛城没有总经制钱这一项,所有的税用钱来交,而田地的产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官购粮,就是给出一个定价,每亩田有一定比例的粮食是宛城官府负责收购的粮食,价格不知。”

    周必大捂着胸口,他已经预感到宛城怕是会引发更多的义军。

    大宋可能会出现国中国,会被分裂。

    至于什么良政,什么惠民,比起大宋国土而言一点也不重要。

    周必大深吸一口气:“如果真按这个规矩来,怕是也不会有耗米与折帛两项了。”

    周必大说的这两项是正税附加。

    前者是收取合理的损耗,不过眼下这个损耗会让正税加一倍。而后者是夏税交帛,若无帛可以用钱,再加一个折帛费。当下已经演变成什么也不要,直接给钱。高达正税的三倍,而且没地方说理去。

    大宋正税之外的子项、附这一年,韩家的名声是极好的。

    谢深甫指着王蔺:“新年前,韩家以增丁为名,平原公要替自家所有的农、工、茶、匠户代交丁税,所有新生孩童布一匹、盐五斤、粮五十斤。若是摊丁入亩真的成为新政,你王家如何,敢吗?”

    王蔺气的差点背过气去。

    他在谢深甫眼中,竟然还韩老贼都不如。

    不过,王蔺真的不敢。

    若摊丁入亩,他王蔺扛得起丁税,却扛不起子项杂税。而且断了当地官吏的财路,他扛不住。

    周必大清咳一声:“扯远了,只说当下,这怕已经不是流言,老夫担心会引发大规模的民变,还有……”

    周必大这次没说完,谢深甫一拱手:“周相公你称病在家,虽然身为左相却多日不闻政务,眼下右相主政,今日议事却没有请右相,这议的再多,传不到朝堂之上有何用,谢某不才,无能为力,告辞。”

    说完,谢深甫转身就走。

    叶适想了想,也起身一拱手离开。

    而后,坐在这里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