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胸臆(第2/3页)  万历新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五十岁的老人,经得起你开这般玩笑?”

    冯邦宁先笑着赔礼,口中道:“没想到号称‘异端’的卓吾大哥也受不了这东西,看来这买卖是愚弟想差了,做不得。”

    李贽一翻白眼,口中道:“我还没看呢,等我看过了再说。”说完,捡起地上的那张报纸,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也不提自己着急去见龙溪先生的事儿。

    等看完了,他把报纸叠好拿在手里,上下打量冯邦宁,脸色也严肃了。口中道:“冯东家好大的势力,怎么就琢磨起这个东西来了?你这是什么,民间邸报?”

    冯邦宁听了,怕他跟自己生分了。连忙道:“卓吾大哥,这不是先问你来了吗?”

    李贽听了,先闭目沉思一会儿。随即冷声道:“说罢,你身后有谁?”

    冯邦宁听了他的话茬子越来越硬,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赔笑道:“卓吾大哥,我这点事儿你还不知道?刚来南京就攀上李太监的关系,这才能开起来清流书坊,我还认识谁?”

    李贽听了,拍了拍手中的报纸,口中道:“那你这东西给李秀山看过了没有?”

    冯邦宁仍笑着道:“嗯,不瞒大哥。我已经拜李太监为干爹。这东西愚弟做好了第一个就他先看过了,干爹说朝廷又没规定民间不能办报纸,就像清流书坊的小说、话本一般,以前谁能想到?谁先干,谁就能赚大的——那意思撑腰让我干。”

    李贽听了他转述李太监的话,心里有了点底。一直板着的脸也松动了,露出笑来指着冯邦宁道:“此前和你相交时,就觉得对我的脾气,你这厮胆子包着身子,就没你不敢干的事情!开书坊的拜太监为干爹,你这是要自绝于江南士林啊!”

    冯邦宁听了哂笑道:“呵呵,反正我家的书读书人也不来买,都是贩夫走卒买去看,我理那些假道学干什么?”

    李贽听了,哈哈大笑,连呼爽快。口中道:“好一个假道学!不过你说的不对,你家的书这些假道学家里最多,都是打发下人去买的,这些个假道学不露面罢了。”

    接着又说道:“你要是问我,我当然说这东西好!不过,朝廷能不能让你干长远了,尚在两可之间。李太监在这里时,能护着你,可朝廷要查封,他也未必拦得住!”

    冯邦宁听了这话,心说总算入巷了。他笑道:“你还不知我干爹何等样人?今日来找你之前,我才从镇守府出来。我干爹已经请了皇帝的旨意,许我做这生意。”

    李贽听了,吃惊道:“这点子事情,李秀山居然扰动天听,这圣眷可太热了也。”

    冯邦宁苦笑道:“我也这般问他,干爹说‘你不懂这报纸的厉害,胆子大倒是敢瞎琢磨,我还能像你那般不稳当?’卓吾大哥,这话啥意思我当时没敢问,这报纸厉害在哪里?我怎么不觉得呢?不就是些谈资,能有什么的?”

    李贽听了,对冯邦宁叹道:“贤弟你可真是心大。秀山公说的对,这东西一旦问世,可比你那些小说话本厉害百倍——这是舆论利器,搅动人心的杆子!”

    冯邦宁听了,装出害怕的样子,口中道:“要是像大哥这般说,这不是杀头的买卖吗?要不,我不做了。”

    李贽听了,双目爆出精芒道:“别,别。你有皇帝撑腰了,怕什么?!只要别乱说话埋汰朝廷、官府,能有什么碍事的——我看你这第一版两篇文章就很好,谁写的?”

    冯邦宁听了,得意道:“正是愚弟亲笔,我在镇守府看见了朝廷邸报和海大人奏章的抄本,照着抄了些,又评论一番——大哥看我那首诗做的怎么样?”

    李贽听了,把报纸展开,又看了一遍吹捧皇帝大修水利的颂圣诗作。口中问道:“海大人是钦差,奏章李太监怎么能有?”

    冯邦宁摇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在干爹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