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明还在和佳玉大半夜扯闲天儿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远方传来了一种好奇感。
好奇感的来源,毫无疑问,就是书院的总舰。
早些时候。
陆平在大报告厅设立好了实验所需的装置。
白夜明在卷子中写的很清楚,想要看到这个现象,如果你准备一个1毫米的直径的原片,你需要圆片与墙相距2米左右。
如果你只能提供一个5毫米直径的纸片,两者之间的距离就要变成50米。
但是这一切是建立在你要拥有一个非常理想的点光源。
在异界实现起来变得困难重重。
但是在陆平等人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他们还是成功地实现了实验所需的条件。
他们选取了一种很小的果子外壳做为完全密闭的虫笼。挑出其中一个大小最为合适从中锯开,塞进去了一只大王光虫,在闭合后用胶封死。
然后在标记好的光虫尾巴的对应位置,用一根船上能找到的最细的针钻开了一个洞。
关上报告厅的灯和舷窗后。房间里的亮度降到了最低。不说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至少看向讲台时就只能看清楚一个发光的小孔。
实验人员先用三棱镜给小孔中射出来的光进行分光。发现出射后的光斑并没有被拉长。
所以可以认为一只大王光虫产生的光是单色光。符合白夜明所说的基本实验条件。
圆形遮挡物则是取用了由书院这艘船上手艺最出色的师父加工出来的金属圆球。直径据师父估计在2毫米左右。
这意味这墙壁与金属球应该距离8米左右。
把制作好的配套支架摆好,固定了光源与金属小球的位置。并且确保了虫笼的细口与金属球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然后用不知什么猎物的白色皮革做成了一个巨大白幕,可以自由移动的那种。
沿着两者的连线的延长线,陆平将白幕摆在了距离8米的位置。
顿时下面就传来了一阵阵嘈杂的议论声。
虽然没有出现预言中最中心的那个亮斑。
但是在圆形阴影的边缘却出现了一圈又一圈的明暗交替的暗纹。
让人想起了把石头投进水里所形成的涟漪。
陆平平稳且缓慢匀速地向后挪动白幕,众人注意到白幕上的明暗条纹随着挪动还在交替变化。
直到某一刻,突然不约而同的从各个座位上都传来了一声惊呼。
在白幕的圆形阴影最中央,真的出现了一个亮斑。
不可思议。
虽然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但是当自己真正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凤章还是蹭的一声就站了起来。
匪夷所思。
正如白夜明在试卷中指出的,如果我们坚持用传统的粒子观念,光路图的观念去思考光的本质与其传播的问题。那么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这个亮斑的现象。
光一定还有另外一种在日常中难以察觉的本质性质,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光不是粒子,振聋发聩的吼声重重地在众人的思维中不断地敲打,回响。
大家激动地对视,然后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但是话到嘴边上,却又不难以出口。
光不是粒子了,然后呢?
光是什么?我们看见的东西是什么?
光不在是粒子,那我们对于光已经展开的研究又算什么?
这些问题就在众人的脑海中翻来覆去,翻江倒海。过了半饷,热闹的大报告厅渐渐变得安静。
慢慢地,那些想不明白的学者,和那些自知自己想下去也不会明白的学者,都沉默着离开了报告厅。
很快地,留在报告厅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