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1章 临安事变 三 先进火炮系统(第2/3页)  1255再铸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火炮只是稍微强了一点快了一点而已,并没有产生代差性的进步,无法形成碾压式的无伤作战。当然,东海军人不畏牺牲,可不需要牺牲的时候为什么非得浪费生命呢?

    所以,这套“先进火炮系统”,并非只是火炮的革新,还包括着更难被人注意到但更具革命性的信息技术革新,凝聚下来就是“先进观瞄子系统”、“先进信息子系统”和“先进火控子系统”三个重要部分。

    现在两艘燎原级正在宋军目瞪口呆的目光中进行一次阵前大转向,船帆已经收了起来,纯靠螺旋桨的动力向东南行进到了宋军大横阵的右翼边缘。

    就在宋军以为她们要就此逃跑的时候,两艘巨舰却突然又向右急转,一前一后用左舷对准了宋军舰队的正前方,将完美的身姿和黑洞洞的炮口一同露了出来。

    而在这一系列绚丽动作进行的同时,燎原级艏艉两端的测角仪却始终对准着宋军最右翼的那艘大战船。这是东海人惯用的经典的三角测量手段,燎原级仍然沿用着,不过却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两台测角仪被安置在万向架上,如此一来可以减少一部分因晃动而产生的误差,从而使得测量数据更为精确。

    不仅如此,舰桥道:“按给定数据来,先来两发试射!”

    燎原级上的炮兵组织结构沿用了海军的成熟经验,每个小队负责两对炮,而上炮舱的05、06炮位位于整艘船的正中央,可谓是核心炮位,自然要由技能最为熟练的炮队负责。

    宋子实上士就是这个小队的队长,他接到命令之后,不二话,直接拍了拍05左炮位射手的肩:“知道了吧?开始瞄准吧。垂直正00-83,水平负00-14。”

    射手根据他的指示,带人转动摇柄,将火炮仰角调整到了大约5度,又仔细地转动瞄准具,使它略微向右偏了一点点,这样瞄准时炮口会略向左偏,以补偿因本舰向右运动而产生的横向偏差。然后,他就坐到炮身左侧的瞄准位上,用右眼透过瞄准具的望远镜看向了远处的目标——17式的射程高达三千米甚至更高,如此远的距离已经不可能用肉眼去瞄准,只能借助光学器械了。足以用来瞄准的望远镜同样不是个简单东西,需要极高的工艺水平,也就是这几年受益于工业水平的提升才能可靠地制造出来,但仍然很贵。

    即使有瞄准镜,想准确对准几千米外的目标也不是个简单的任务,因为本舰在不断地运动和摇晃,稍一晃就会使镜头内的景象产生巨大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炮位右侧还有一人在专职负责调整炮身的平衡,他盯着炮架上的重力式垂直指示器,手握两根摇杆,随着船身的摇晃不断微调着炮管的角度,使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保持相对稳定。这样的人力垂稳不可能太精确,但总比听天由命强多了,在他的帮助下,射手只需要指挥队友调整水平射角追踪目标就行了。

    17式的炮架沿用了之前的成熟设计,靠近炮窗的位置有一根固定的转轴,而尾部放置在后面的一道弧形铁轨上,这样就可以不费力且大角度地调整水平射角了。

    两名炮手协力转着炮尾的转轮,使火炮水平旋转,而射手口中念念有词,指挥他们的动作:“左左左……停!”

    当宋军最右翼的那艘大战船在瞄准镜中稳定出现的时候,射手突然喊停,然后稍一确定准星的位置,果断扣下了扳机。

    随着扳机的扣下,炮闩内部的击针被释放,猛地撞向药筒底部的底火。药筒内部有六件硝化纸包装的药包,每包都装着三百克黑火药,这些黑火药被压缩造粒成棋子大小,以取得最适应17式炮管的燃烧曲线。现在,这总计1.8kg发射药在底火高能射流的激发下,渐次爆燃释放出巨量的高温气体,有力地推动了7.1kg的穿甲爆破弹弹头向前加速,弹头周边的铜质弹带嵌入膛线之中,使得弹头一边前进一边自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