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2章 授时(第1/3页)  1255再铸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66年,10月27日,广东南部海域。

    “修正航向角,南偏西67度20分;航行里程,12.450海里。”

    巡航舰“暴雨”号的舰桥内部,实习军官石尔茂读出了仪器上的记录数据,另一名实习军官赵启明将它们记录了下来。他们先是把数值记录在本子上,然后两人各自趴到了桌子上,拿出尺笔,在各自的坐标纸上记录下这段航程。

    虽说现代舰船已经有了一定的测量位置的手段,但这样的记录仍然是必要的,因为真当你迷航的时候,任何一点有助于确定位置的信息都是极为宝贵的。

    “咚——咚——”

    两人刚放下笔,就有一阵低沉的钟声从窗外传来。他们立刻紧张地抬起头来,望向了房间正中的三座钟表,上面的指针正齐刷刷地指在10:55的位置上。

    这三座钟表本体并不算大,但却安装在三个庞大的行星轨道式的万向架上,万向架又通过几根皮带固定在天花板和地板上,实际上处于一个悬挂的状态。船身随着海浪不断产生摇摆,钟表看上去也在万向架中不断“摆动”着,实际上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助于保持走时的精确,使得舰船在海上可以定位自己的经度——呃,虽说如此,但实际上这三台钟表的精确度仍然不能让人满意,达不到航海钟的水平。

    历史上,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一个难题是与风浪搏斗,一个难题是在长期漂泊中保持船员的健康,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在茫茫大海上确定自己的位置了。其中,通过观察太阳和星辰的角度,可以确定自己在地球上的纬度;但是,想确定经度,就非常困难了,因为地球24小时就会自转一次,是很难找出一个固定的参照物来定位的。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样就落在地球的自转上——因为有自转,所以有了日升日落昼夜变化,所以不同地方日升日落的时间会有不同,也就是产生了所谓的“时区”。因此,通过比较当地时间和一个已知经度地点时间的差异,就能计算出自己所处的经度来。

    但问题又来了,如何知道另一个地点的时间呢?很简单,只要出发的时候带一台钟表就行了。当你行进了几万里的距离来到一个异国他乡,在这个地方,正午太阳走到头其实相当不错了,但在海上还是不够用,基本走一个月就有一度的误差了……呃,其实勉强也能用了,总比没有好。本来海洋部准备再等等,等有精度更好的版本再正式装备,但是去年发生了烈焰级“开石”号及多艘运输船失事的事故,他们痛定思痛,决定即使凑合,也先把钟上船,先把相关的体系培养出来再说。

    虽说误差大,但也有变通的办法。舰队中的旗舰会配备精确的计时装置,也就是当年股东们带来的那些,每天每隔一段时间,旗舰会发出信号向外授时,各舰根据信号校正自己船上的时间。如此一来即使遇到事故失散,装备了自制钟表的船在短时间内仍然能有足够的精度进行定位,足以借此导航前往集结点。

    现在是10:55,旗舰发出了第一声预备信号。按规定,在10:59还会有第二声预备,再之后就是正式的授时了。石尔茂和赵启明站了起来,走到钟边上,盯着它们的盘面。实际上两个小时前刚校过,虽说这些钟精度不达标,但也不至于在两个小时内就产生明显的误差,这只是例行公事的检查罢了。

    “准备好了没?”

    正当他们盯着盘面的时候,背后突然传来了大副周宏中尉的洪亮嗓音,让他们不禁打了个激灵。

    周宏比他俩大不了几岁,也是黄岛海事学院的前辈,不过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远洋了,在整个海军里也是老资历,他们可不敢造次。

    两人立刻立正行礼道:“已经准备就绪,正在等待信号!”

    周宏走了过来,拿起钟表架子附近的一份记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