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阿翁其何人(第2/4页)  后汉长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庸,次男允,幼男越。越子黎,建宁元年出生,光和六年归宗。”

    俗话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王允的话平平淡淡,落到王黎耳中却如一道惊雷炸响。幼男越?不会吧,自己那便宜老爹竟然叫做王越!

    王黎一懵,王允已放下书册,怜爱的扫了王黎一眼,接着说道:“我王家乃并州大姓,你大父膝下三子二女,分别是你大伯庸,大姑瑾,小姑璎,老夫和你阿翁越。因你祖母去世的早,因此大兄,大姊和老夫自幼就疼爱越弟和小姑。”

    王黎扶着王允慢慢坐下来,听王允娓娓道来;“可惜越弟自幼便不爱诗书,独好道家玄学,击剑之术,屡屡违背你祖父意愿。我王家诗书传家,一方名门,怎容得他任侠使气?你祖父自然大为不满,大怒之下将越弟囚禁府中。

    那时越弟已年满十六,为收你大人之心,你大父便给他说了一门亲事,也就是你的阿母。当年你外祖父家虽已家道中落,却同为并州大姓,兼得你阿母诗书礼仪,秀外慧中,本是一门好的亲事。谁知越弟成亲之后,趁人不备竟携你阿母一同出走辽东,一去不回。”

    啊?!

    王黎恍若被自己那便宜老爹一剑此中脑门一般,自己老爹和阿母竟然是‘私奔’至辽东,难怪这么多年来没有亲戚登门,难怪每次阿母提及阿翁的时候总是三缄其口,甚至自己也直到现在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与身份。

    原来如此!

    王允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自越弟出走以后,你祖父气得大病一场,身体也每况愈下,老夫与大兄四处打探,可惜均未得到有关越弟的任何消息。”

    直到后来,老夫出任并州别驾从事,才从来往商人中得知有个叫做王越的剑客在辽东声名鹊起。然而你祖父因久不见越弟,已一病不起,驾鹤西去。老夫与你大伯固然疼爱越弟,却也因此事不免心生怨怼,因而多年来也未再与越弟联系。

    直到前几年,老夫出任侍御史,才得知越弟竟然入了宫廷,在天子身前做了一名剑师。然而,击剑固然为陛下一时之爱好,却并非天子狩天之道,因此朝臣纷纷弹劾,而陛下也并不以他为意,越弟一怒之下挂冠而去。

    老夫虽不满越弟任侠使气,可终究血浓于水。老夫也是那时候才知道你们母子困苦,已迁至冀州魏郡,所以才派家人与你阿母取得了联系。”

    等等,王越?辽东?剑术大家?

    那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辽东王越,那个三国一代剑术宗师?

    想起便宜老爹给自己留下的《庄子心经》和《白云十三式》,再听着王允的百般解说,王黎不由瞠目结舌:自己这个便宜老爹还真有可能就是那个历史长河中赫赫有名剑术名家,魏文帝曹丕的师祖。

    辽东王越!

    ……

    王越的一生可以说是一场悲剧,年少时,任侠使气修道弄剑,为王家所不容,只得携妻‘私奔’辽东;而待其中年后,其剑术虽已至臻化名震京都成就一代大家,却又为朝臣鄙夷,不得不再次消失在大众眼中。

    但是,更可悲的是,据王黎对历史浅显的了解,王越虽是剑道大家,却是一个俗人,不折不扣的俗人。与闲云野鹤仗剑天涯的诗意生活相比,王越更为热衷的却是仕途,大汉朝的那巍巍高耸的冠带才是王越更在意的物件。

    遗憾的是,王越虽成为帝师,却也成为了朝中众臣的靶子。“肉食者鄙”,可“肉食者”更鄙那些只知舞枪弄棒粗俗不堪的武夫,是以“肉食者”的鄙视和攻击,从此绝了王越仕途的上进之路。

    而后数十上百年的三国纷争时期,王佐之才、算无遗策的谋士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久经沙场、所向披靡的武将更是灿若繁星。诸葛亮、郭嘉、关羽、赵云、张辽等威震华夏流芳后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