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五章 《秦时明月》世界降临(第3/5页)  我在聊斋写小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世人对永平帝的评价也超越了秦皇汉武,视之为旷古一帝。

    对此,永平帝心里有数,他能有如今的旷世伟绩,顾鸣功不可没。

    在永平帝心目中,顾鸣绝对不是普通人,说不定是圣人转世,特意下凡来辅助他成为一代明君的。

    因此,他的称呼也不知不觉变成了先生,以示对顾鸣的尊重。

    二人坐下之后,顾鸣开门见山道:“皇上,臣将外出云游一番,归期不定,故而前来与皇上知会一声。”

    “哦……没事的,先生修炼为重,朕能理解。这样,朕晚上设宴陪先生喝上几杯,也算是为先生饯行。”

    “多谢皇上!”

    顾鸣倒也没有拒绝永平帝的一片好意,反正他也不急着赶路。

    之后,顾鸣又陪着永平帝聊了许久当前的形势,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顾鸣所采取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大燕朝稳打稳扎,一步步地发展。

    这些理念皆来自于后世对历史的总结,说白了就是绕开弯路,直奔正确的方向,发展起来自然快捷的多。

    总之,顾鸣所倡导的就是士、农、工、商全面发展,并与周边国家多多交流,多多接触,这样才能让眼界变得更加宽广,更加有利于推动大燕朝的发展。

    同时,在官吏整治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方案,比如彻底废除捐官制,全面提升朝廷对于地方的监督制度,以防地方官员一手遮天。

    “皇上,按照大燕朝目前的发展来看,臣觉得很有必要破除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的制度……”

    皇权不下乡乃是历史原因造就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财政问题。

    朝廷为了不增加国库的负担,自然就是想方设法减少官员数量。假如乡下也要派官的话,那数量可就有些庞大了。

    因此自古以来,乡村一般采取的都是乡绅自治,也或是宗族自治。

    “这……可是先生,要是乡下地方也派官员的话,那国库怕是就有些吃紧了。”

    “没错,这样做的确会增加朝廷的负担。但,困难只是暂时的,随着大燕朝的稳步发展,国库只会越来越充沛,完全不用担心这笔开销。

    乡村自治弊端极大,甚至不夸张地说,几乎称得上是法外之地。

    家法,替代了国法,很多百姓就是因为触犯了家规、族规就被处死。

    而这些被处死的百姓,或许根本就没有触犯律法,甚至没有触犯所谓的族规,只是因为宗族之间的利益争斗罢了。

    既然都是大燕子民,首先就应遵从当朝律法,而不是以家法、族规来代替朝廷律令。

    如果不往乡下派驻官员,依然放任其自治,那么这种现象便会一直存在。

    如此一来,百姓还有什么归属感呢?

    在他们的眼中,根本辨不清国家的真正意义,因为他们只知道家,而不知道国,

    距离城区近点的地方还稍好,而在一些偏远的地方,恐怕还有人连当今是何朝代都不清楚……”

    一番长论,顿让永平帝陷入了沉思。

    古语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皇权不下乡,却又导致了乡村地方成了朝廷鞭长莫及的地带,一众乡绅也俨然成了当地的土皇帝……

    这,的确也是朝廷的一块心病,一个极大的弊端。

    其实永平帝是知道这些弊端的,只不过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他也从没想过去改变这一现状。

    现在一经顾鸣说起,心里多多少少也开始动摇起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简单,关键就是银子……

    “皇上,这件事也不用急在一时,皇上可以让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