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三四章 齐楚横插太行径(第2/3页)  我在秦国做武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太过冒险了,十万人歼灭五万人,白起一定做得到,而且还很有想法,再加上河谷地形开阔,这十万大军,几乎不会遇到白起的袭击,而阳谷大军,就不好说了。

    当初在选择的时候,他走阳谷河谷,其实也是有着自己的小谋划,并非是真正的关心唐昧,关心楚国大军。

    虽然据前方探子来报,白起的大军营寨,多是在阳谷和河谷一带,因为这才是二十五万大军,能通行的路,可白起这个人,很不好说,就怕他来个反其道而行。

    齐楚二十五万大军,七路进攻,目的地是秦国平阳邑,按照正常的战法,白起此番领军出击,乃是御敌,既是御敌,只需将他们阻挡之外就足够了,何况白起的麾下,就只有十万大军,他只能利用占据先机的优势,利用山谷大军无法展开的优势,来掩盖他兵力上的劣势,结下营寨坚守。

    他将本该在河东的战事,推移到太行径,不正是这样的打算吗?

    只是匡章再一想,他要面对的是白起,既然是白起,就不可能只是这么简单的战法,白起也很有可能,集中优势兵力,来击退他们其中之一。

    唐昧说得很对,多路进兵,是在发挥齐楚联军兵力上的优势,但也是在暴露出劣势。

    二十五万大军合在一起时,是二十五万,而现在则是分成了十万一部,五万一部,还有两万五部,面对秦国战卒,就只有十万这一部,才称之为优势兵力。

    这一点,匡章自认为,他能够看到,那作为秦国名将的白起,也一定能够看得到,很有可能,白起会放弃全面阻击,转而去打掉那些有劣势的兵力,他的首选,就一定会是楚国那五路分兵和他这一路阳谷大军。

    也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他才主动向唐昧说出,他要亲自领军,走阳谷河谷,迎战秦人主力,这不是他真要为楚国分担压力,而是在为齐国减轻风险。

    唐昧分了五路,又分出了前后两部分,就算是白起去伏击楚军,那最多也就吃掉楚国三万人罢了,唐昧就是再不中用,楚国盾甲一军,也是徒有虚名,可毕竟那是有五路大军呢,白起再怎么厉害,也顶多就是围歼两路楚军,这样一算,楚军死伤一半,也就到头了。

    至于他呢,因为白起去击杀楚军,给他创造了机会,让他能够将大军,深入的秦军的后方,太行径的西边,截断秦军退路。

    之后一把大火,将秦军都烧死在这山中,也可乘势而下,直入平阳邑,攻入河东,完成既定的战略。

    秦国的地势就决定了,秦国是四周厚实,中间疲软,只要攻入了秦国的腹地,安邑平阳,定然唾手可得。

    所以这计划的一开始,绕后的就不是他唐昧,而是他匡章,一直谋划到攻下平阳安邑的匡章。

    当然,也是有第二种可能的。

    那就是白起看上他的这五万大军了,毕竟用十万去围歼五万,这是个很大的诱惑,因为不仅是齐楚联军,甚至是六国大军,都以他这个主将之首,歼灭了齐国五万大军,影响的会是整个六国的军心。

    匡章自信,天下将领中,就只有他,才能和白起交手,这条路,他应该亲自来走。

    他这五万大军的布局,比起唐昧来,更是要繁琐,五万大军,前军三千,中军三万,后军两万七。

    前军探路搭桥,刺探军情,中军吸引秦军注意力,五万三万挤在一起,很难分辨,这可是足够的诱饵,后军两万七,随时准备支援,前军距离中军三十里,而后军也在三十里外跟着。

    一旦前军中军有变,后军一个多时辰,就能赶到支援,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至于河谷十万大军,几乎是没多少的布局,因为他知道,白起压根就不往这里去。

    两军交锋,便是两国将军以战场为棋盘,下棋落子,推演战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