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 河东之策(第2/3页)  我在秦国做武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根本也,因为屈原他自己,就是大氏族中的代表,所以楚人的凝聚力,一向就不是很强,氏族甚至可以各自为战,这是楚魏两国之不同,也是荆州和河东之不同。

    河东之战时的秦国,早就比之当年强盛了不少,但战斗却要比攻打楚国时,困难许多,也是因为之楚魏之不同也,等嬴宜敖将这些想明白了,那他也就有了对策。

    “启禀大王,臣有七策,请大王听之!”

    刚才在嬴宜敖思索间,秦王就一直等着,现在在秦王首肯后,他才继续说了起来。

    “其一,奇设郡府。河东之地,富庶安邑,天下名城,商业之都,南可到中原,北可到上党邯郸,人尽以为,我秦设河东一郡,这郡府应该在安邑才对,而臣却以为,平阳最合适。

    其二,驻守屯兵,以作应战。平阳一城,扼守要道,东进可威震韩国,北上能蚕食上郡,不可谓不重也,我郡府在此,我秦军在此,只要平阳无事,则整个河东则安。

    臣以为,可在河东常年驻守屯兵,乃至派遣战卒,派遣斥候,严密监视魏韩动向,若得时机,依照白起都督之策,今日取一地,待纳入秦治之后,明日再取一地,如此往复,不需一年,可得上郡全地。

    其三,迁徙秦人,巩固治理。蜀郡都江堰完工在即,开江城有九万水民,可将其迁徙一半出来,补足平阳城人口。

    这些水民,受我秦教化日久,有我秦人之风,时日已久,对河东氏族,也有同化之用,河东之战,我秦俘获四万余俘虏,开江城所缺水民,可由他们补充。

    其四,礼同法、书同文、车同轨。臣之所说,实乃大王近年之策略,所谓礼同法,也就是同礼,也同法也,同法,则用秦法治之,而同礼也,则是倡导河东氏族,遵循我秦人一样的礼教,一样的节日,一样的纪念日。

    以十二月底为年关,以大王即位之日,为庆国节,以倡导孝道之日,为明清节等,让魏人和秦人习性相近也,除此,还有朝服衣冠,祭祀礼器等,都可依此来定,此为同礼。

    书同文,乃推行秦国简字,兴办大学宫,教授四言,车同轨,战让车再无秦魏之分,从方方面面,让秦人魏人无异也。

    其五,以柔于民,重法治乱。对河东之民,当以教化为先,引导为主,消除对我秦人之怨,消除秦魏之分;重法治乱,面对不尊秦法者,又采用重典,尽皆诛杀,维护稳定,以威震氏族。

    其六,大行商,广开源。河东之地,本就是商业发达,大王可在此郡,法外开恩,推行商业,就如同陇西郡一样,保持河东之风,以河东之商业,能壮我大秦之府库,臣以为,十二郡之地,郡郡不同,当以不同之法治之,以合民情。

    其七,重农业,授封功,纳氏族,共携手。河东之地,历经魏国文侯武侯两代,本就有灌溉之利,可令大农司,以河东为重,让此地再无饥民。

    秦让民丰,则民心必然向秦,按照秦律,对河东有功之氏族,授封勋爵,招纳当地名士,联袂而治,慰氏族之心。

    臣以为,有这七策,河东之地,不出一年,必得上郡之全境,不出三年,人心皆秦也!”

    好!

    好一个人心皆秦。

    嬴宜敖是半天不张口,这一张口,就是洋洋洒洒,诉说半天的热情。

    他这一番言语,几乎将所能用到的手段,都囊括了进去,可见治郡之才,这让嬴荡这个秦王听后,也不由得感慨,公族之中,除了樗里疾之外,似乎又要出一个智囊。

    当然,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秦国这些年治学的好处。

    治学,不仅是在凝聚人心,更是将秦王的新思想推广出去,嬴宜敖的言辞之中,不仅有法家之精要,更是有儒家之精髓。

    以法为本,这就是法治,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