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割地八百里 以耻铸人心(第1/3页)  我在秦国做武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燕王的变化,是田文能察觉到的,他必须马上反击。

    “启禀燕王,圣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燕王之思,乃一国之举,那就更须得慎重为之,外臣今日,就为燕王一预,就依照贵国上将军所言,那齐燕之后续,该会如何呢?”

    这件事情,让姬职这个素来主意就很正的人,也陷入了两难之地,为人君者,都有一难也,也不光只有芈槐才有难处,明智如姬职,也不能例外。

    臣子所虑,自有臣子的道理,君王所虑,也当有君王之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便是这个道理,与臣子相比,君王才是当局者,因为国破之后,最遭殃会是公族,至于臣子,他们无需死社稷。

    世人都说,燕王能礼贤下士,招揽大才,让燕国朝堂之上,人才济济,但这事情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坏的一面,怎么样能这一群人笼络起来,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了,所以他这个燕王,也是有难处的,也不一定在什么时候,都是对的。

    “哈哈,孤倒是很想听听齐相的推论?”

    燕王这般回话,也在田文的算计之中。

    “今日,外臣乃是齐臣,对燕王所言,就只能是对齐国之利,对燕国之弊也,至于燕国之利,相信燕王在群臣耳中,早就听闻不少,光知其利,不知其弊,也难成事,外臣就反其道行之,请燕王细听。”

    田文话里话外,都直指乐毅,他的大敌,早就从苏秦变成乐毅。

    “其一,贵国上将军所言,我王麾下,足有四十万大军,而田地反贼,麾下大军尚且不足十万,且人少地也少。

    其实这话,也不尽然,上将军还少算了一样,那就是城池,我齐国大城,尽在我王手中之握,更就不谈还有长城之险,别说是不足十万,就是有十万,又能如何呢?

    若是燕王攻齐,那这就是对燕之弊。

    其二,还是贵国上将军所言,我王麾下有四十万大军,如此算来,要应对田地反贼,只需要十万大军,坚守各大城池,守住关口,除非他田地大军,能肋生双翅,否则断然无法逾越此险。

    那我王呢,可就有三十万大军,对燕国交战,纵然上将军是天神下凡,燕国也需得至少二十万大军,如此,还是胜负难料也,这也是燕国之弊。

    其三,又是上将军所言,我王麾下有四十万大军,可燕国之地,能有多少呢,二十还是三十呢?

    哈哈,四十万大军,对我齐国,非是难事,而对你燕国来说,怕是举国之难,都难有如此之大军吧,这又是燕国之弊。

    其四,依旧上将军所言,尽是至理,要灭我齐国,就需得分割为两国,再逐步慢慢蚕食,假设上将军神武,我王三十万大军,败于上将军三十万大军。

    可在这之后,燕国大军,又能剩下多少呢,所占据的土地,又能有多少呢,要是少了吧,不划算,要是多了吧,那以我齐人之抵抗,必定是燕国大军死伤惨重之局,怎么算,都是得不偿失啊,还是燕国之弊。

    外臣还有其五,也是依托于上将军之言,不以我齐苟合,独战我齐也,那既然是这样,外臣何不去赵国呢?

    说与赵侯,联手赵国,以胡服骑射之威,似乎从邯郸到蓟城,也没多少路程吧,相信赵侯,一定是欣然应允的,区区中山国,可满足不了赵侯的胃口。

    最后嘛,就是其六了,燕国战我齐,乃借我齐反贼公子地之势,外臣想要以割地燕王,令两国止戈,好腾出手来,一心去平定反贼。

    可是上将军偏偏不应允啊,那外臣不如就将土地划给楚国,让楚国出兵,平定公子地,我齐人与燕人大战一场,到那时候,燕国能得到什么呢,可悲,可叹!”

    田文这是要跟乐毅杠上了,句句不离上将军三字,因为乐毅的话,让他很生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