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一章 科举新规(第1/3页)  康定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平安出生过程中的波折,让完颜康陷入了深思当中。

    剖腹产这个在后世广泛运用的生产方式,在这个时代根本无人听闻,便是黄药师这般眼界开阔之人,都难以接受。

    那其他重大改革呢,该如何推行?

    商鞅变法,虽然得以成功,但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王安石变法,一改北宋积弱。但随着宋神宗驾崩,原有新法几乎被尽数废除,其人也因此隔年亡故。

    所有重大改革,在一个新朝设立之时,是最容易推行的。否则一旦阶级固化,想做任何一点变革,都会触及既得利益阶层的蛋糕。

    夺人钱财,有如杀人父母。完颜康整肃中都官僚,收缴众多官吏浮财,已是彻底得罪了旧势力。若非他在军事上太过强势,让旁人不敢稍起异心,只怕满城之中早已暗流汹涌。

    他登基以来,朝中开始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官吏不够用了!

    随着朝中官制的革新和变法,原有的一批官吏,被打倒了八成。剩下的两成官吏,在完颜康看来,也多不堪使用。

    目前完颜康实际控制的,还只是中都及以北地区。随着伍石蛮等人南下连战连捷,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大金一统之后,全国上下,会缺少多少官吏。

    科举,已势在必行。

    大金原有的科举制度,在完颜康看来,较宋国更为合理。金章宗明昌元年,将考题从四书五经扩充至荀、杨、墨、老子等经史百家之言,这便促进考生广泛阅读,开阔眼界,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金国科举制中还增加了特色考试项目-弓箭试。只是这等弓箭试并无太大难度,只需十中二便可过关。

    当然,这个弓箭试,对于那些个只懂死读书、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言,可算是头痛无比。有些人连软弓都拉不满,更遑论十中二了。

    允文允武,方是选拔人才之道,完颜康对金国原有的科举制度,已有颇高评价。但按照他的要求,原有的法子,还是不够用。

    周王选官,要求学生须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完颜康少年时就研究过上古选官之策,对此颇为赞许。如今他登基为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又与徐道胜等重臣商议过后,决定将今后的科举考改为四项。

    书、法、数、体。

    书者,依旧沿用原本金国的文考之法,并且在出题难度上较以往降低了少许,这对大金的考生而言,完全不是难事。

    法者,则是要求考生熟知革新新法,并能以之解题定案。对于朝中大臣而言,完颜康提出这个要求,本是题中应有之意。完颜康登基上位,便建元革新,主动遏制皇权,提出依法治国。

    这等君王,不将律法作为选人的科目,才是怪哉。

    数者,则是要求考生至少能打算盘,能看懂账目。对完颜康而言,今后选出的官吏,不求人人出众,至少人人都的具备能写会算的基本素质,不会被商人蒙骗。那种只会掉书袋,满口之乎者的书呆子,新朝是绝对用不着的。

    体者,则是要求考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达标。考试的项目,分为长跑、骑术、力量、弓箭四项。考生可

    在这四项之中,择三项进行考试,未能合格者,无论其他三项成绩如何优异,都不得录取为官。

    对体考一项,完颜康的重视程度,无与伦比。

    金宋时期的士大夫尚可,还有不少允文允武之辈。到了明清之后,文官都是清一色的白面书生,身子强健之辈,实在是凤毛麟角。

    在前世之时,完颜康见着无数孩童,从幼年就埋没于书山题海之中,各种补习耗费无数,却忽略了身体的锻炼。入学体测长跑就猝死于地的新闻并不罕见,这着实令完颜康震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