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三章 中书密谈话(第2/4页)  孤才不要做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都搬到孔颖达的桌子上,李承乾也不回去,就坐在孔颖达对面说:“您的计谋得逞了,张晓果然上钩,现在被百骑司控制起来了,说真的,我还是觉得用这样的计谋有点下作,至少对青雀来说,很不合适。”

    拿起一封批阅完的奏折看了看,孔颖达满意的点点头,才加上了太子的印鉴,完事儿以后,才放下奏折,语重心长的说:“不合适?有这样的心思还是说明你太天真,你觉得老夫是吃饱了撑的干这种会招来魏王怨恨的事情?还不是受人之托?李司空故世以前,就给陛下推荐让老夫担任东宫要职,还特意请老夫对你多加关照。殿下,您想要维持跟魏王之间的兄弟情,这很好,但是这得是在魏王身边没有张晓这样的野心家的前提下。有他在,等魏王府掌握了太多的权力,你信不信,它就会是下一个天策府。”

    说完,孔颖达咳嗽一声,就继续看起奏折来,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李承乾拱拱手,他知道,老孔说出这样的话来,已经算是大逆不道了,现在俩人只能绝口不提。

    回到书桌边,把手支在下巴上。

    还是有点感动啊!老先生哪怕是弥留之际,都在为自己考虑。

    老先生和老孔的说法其实也算不上错,虽然皇帝老爹确实是想要这个位置,但是,至少明面上,还是天策府那些人的胁迫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没有房杜之流,最多就是过程再曲折一点罢了。

    说到底,上位者自身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青雀,李承乾自认没把关系处坏,至少张晓这件事上李泰的表现就很正常,没有一点愤懑的情绪。

    就在李承乾想事情的时候,孔颖达已经把奏折重新审阅了一遍,都加盖上了太子玺印,确认无误后,才打包好吩咐小吏送去门下省。

    回头见太子还在发呆,孔颖达就笑了笑,起身悄悄的离开了。

    现在,他终于有点理解李纲为什么对这个弟子这么上心了。实在是因为这是一块璞玉啊!聪明人多了,可是十三岁就能这么聪明的,实在是少见。更难得的是,为人并不骄傲自满,听得进逆耳忠言。这样的圣君坯子,只要是臣子,都会喜欢。这段时间以来,他很少有改正太子批语的机会,只要是落笔写下的批语,都是极其正确、准确的。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太子就算是现在登基,也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才出东宫正门,孔颖达就右转弯去了中书省。明天是官员的休沐之期,他准备问问房玄龄有没有泛舟饮酒的想法。

    中书省作为朝廷的核心部门所在,一直都是忙碌的,不过跟熙熙攘攘的外面比起来,中书省的大堂就要安静的多,只有房玄龄一个人在桌案边处理奏折。

    “哈哈,老房,想偷懒被人家太子发现了吧,现在不还是重回了案牍劳形的生活?”

    房玄龄才要拍案而起,看到进来的人是孔颖达,怒气就散了。指指茶壶茶杯,示意孔颖达自便,自己继续处理没有处理完的这一封奏折。

    等奏折处理完后,房玄龄松了一口气,起身坐到孔颖达旁边,苦笑道:“这也是被办法的事情,陛下往草原派遣的都是一些求功心切的低级官员,而且都有上奏之权,虽然这样做能够对草原形成强烈的约束,但是对朝廷而言,可就是负担了。你可知每日焚烧的草原奏折有多少?足足两百多封!”

    孔颖达擦了一把并不存在的汗水,一天两百多很少?不,已经是多的过头了,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两天,而是几乎天天都是这样。

    “陛下派遣这些年轻的官员进草原,其实就是想要借助他们的立功心切,短时间里找出一个整治草原的法子来。殊不知,对草原而言,牵绊是那么容易就形成的?一样的问题,我也问过太子,你猜猜太子怎么说?”

    听到孔颖达提到太子,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