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对劲(第4/4页)  孤才不要做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李泰点点头,转身就出东宫,准备去李恪那里告诉他这个消息。

    另外,他也准备自掏腰包修建大桥,他还是很喜欢学院的,大桥建造出来,既帮兄长省了钱,又给自己提升了声望,他觉得是好事。

    至于建成以后,这座桥干脆就叫“魏王桥”得了!

    船队的组建,需要的不是一天两天的准备,对海上事情两眼抓瞎的李承乾,只能寄希望在邱海清的身上。有些事情,找专业人士来做,才是最合适的。

    走到门边,用匕首在门框上做了一个标记,看着自己又长高了一大截,李承乾才点点头。

    “殿下,您这是在干嘛?”

    推门而入的张赟,手里抱着一摞子的奏折。

    看到这些奏折,李承乾顿时觉得头大如斗:“怎么这么多?虽说过年期间积压了一些,可孤当太子就是一个辅政的,最多评判一两个,怎么都成摞的搬过来了?”

    张赟无奈道:“这些都是刑部的奏折,积压的太多,以至于刑部上下一起处理,都处理不过来。就这些,还是刑部已经初筛完毕的,房相实在处理不来,只能分流到您这里了。”

    难以想象自己这里都有这么多,房玄龄那里会有多少。放年假一时爽,上班以后一直爽啊!

    无奈,只能回到书桌边,开始研判奏折。

    大唐的地方官吏不像清朝的官员那么闲,没事儿就上一道请安折子。只要是上奏,一定是言之有物。

    就像如今这些上奏刑部的奏折,每一道都是涉及到死刑的。

    只是....

    转头看向张赟,李承乾迷惑道:“老张,去年咱们大唐总共处决了多少犯人?不算盗匪贼寇这样的,只计算普通的百姓。”

    张赟想了一会儿才说:“大约有四十多吧,奴婢记得也不太清楚。不过殿下您问这个干什么?”

    指指桌子上的奏折,李承乾无奈道:“去年加起来才四十多,但是你看看现在有多少?单单孤这里的都有五十多了,更别提刑部大理寺和房相那里的了。这是怎么了?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出现这么多涉及到死刑的人?你再看看这个,豳州有农民于田畔咒骂皇帝,他娘的,这样也要判死刑?大唐律何在?”

    见太子展开了奏折,张赟赶紧转过头去,让他搬奏折可以,但是奏折内的信息,他是打死都不会看一眼的。

    合上奏折,然后连连翻动,果不其然,好多都是这样的奏折,老百姓讲皇帝的坏话,怎么就需要判死刑了?“贼老天”这样的话不知道多少人说过,也没见老天劈死谁啊!

    这不对劲,大唐律他虽然没翻过多少页,可也能猜出来,这样的罪责,连笞刑都过分,怎么可能扯到死刑上?

    “拿起这些奏折,咱们去中书省见见房相。”

    吩咐完张赟搬奏折后,看看自己身上随意的服装,李承乾又赶紧回到卧室,把自己那一身正装皮披上。既然是正式的拜见,礼节方面不能缺少了。

    人到了皇城,才发现三省六部都在忙,刑部的官吏出来小解都是一路小跑的。至于中书省推出来的奏折,已经能用小推车装了,奏章焚烧炉那里,更是浓烟不绝。

    这不符合常理,过年期间再积压,能积压出这么多的奏折?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