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四章 好多事情都想当然了(第2/3页)  孤才不要做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排是什么意思,现在是清楚了。

    “父皇让我坐在这里,是怕儿臣也牵扯其中?”

    “那是一定的,不管你旗帜鲜明的站在一方也好,保持中立也罢,都会落下不是,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置身事外。”

    见底下的争吵还在继续,李世民接着小声询问说:“说说你的看法,你觉得该不该出兵?”

    该不该出兵?

    李承乾想了想才说:“以儿臣之见,还是出兵的好,国与国之间不该有委曲求全,他们对大唐不敬,收拾一顿才知道自己错了。用不着开战,估计咱们的大军靠近,他们就要把骸骨送回来了。”

    “想的太简单了吧,现在的高丽王高建武可没那么软弱,前隋百万大军都没能攻伐下来的国家,你觉得咱们能这么轻易的对付?”

    “儿臣没觉得高丽有什么难对付的啊,前隋的失败,更多的是前隋内部的原因。弹丸之地,能对抗咱们大唐,简直就是说笑。”

    “啧啧啧,口气不小,可是太想当然了。回去好好看看隋史,高丽哪那么容易对付。”

    没话说了,跟着皇帝老爹一起看朝臣们吵架的样子,李承乾只能在心里叹一口气。

    高丽很难打吗?或许因为那边势力复杂的原因,难以攻取,可是把这份强大加到高丽身上就不合适了吧。单独论实力,高丽可能还比不过大唐的一道。至于那边的苦寒,就是个笑话。后世的时候又不是在冬天去东三省旅游过。只要注意保暖,维持燃料,没准儿对峙起来,先垮掉的会是高丽。

    但是话说了也没用,因为在所有文臣,乃至武将们的眼里,打败了隋朝的高丽,是一个很强悍的国家,强悍到甚至不能随意攻伐。

    皇帝不表态,朝臣们就只能据理力争。

    直到日上中天,李世民才淡然的说了一句:“诸位爱卿,高丽必征,但不是现在。拟旨给高丽高建武,让他把骸骨送回来,再敢迁延,必出兵讨伐!”

    眼看着皇帝下了判决,武将们和李承乾都叹了一口气。

    武将们叹气是因为自己的主张被皇帝拒绝了,没有战事的日子,军方的子弟无法安插,政事一般没有他们插手的余地。如今也只能整天歌舞美酒相伴,一天天的混日子了。

    不过,貌似皇帝有意启用学院的学子填充朝廷,是不是考虑一下让自家的子弟转文?

    李承乾叹气则是因为国家的穷困,唐人好战,但是补给跟不上,也没法发起战争。如今朝廷的决定就是让百姓休养生息,好多地方都赦免了赋税,就是为了修复隋末损失的人口。关注内治的情况下,对外开战,就显得有气无力。

    商业确实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可是这都是需要时间的。自皇帝放开勋贵经商的禁令以来,更多的人却还在观望,生怕投入以后皇帝再放禁令,所有的钱都打了水漂。

    农业的生产,这个时候也提升不起来。曲辕犁的出现确实让耕种能力获得了提升,可是这份提升,带来的收益,也只是勉强让部分百姓吃饱肚子而已。

    农业发展不起来,商业迅猛的发展只会导致虚假繁荣的出现。真要到了全民皆商,没人种地的时候,才没地方哭去。

    归根结底,自己考虑事情的时候,还是太想当然了啊!

    结束了朝会,走在回东宫的路上,李承乾百感交集。

    能提升农业生产力的,无外乎良种,袁老先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后,土豆玉米番薯等东西倒是不错的选择,可它们现在还在美洲,想拿到难如登天。就算拿到了,没准跟香蕉一样,也是没进化完全的。

    进东宫门的时候差点撞到一个行礼的人,定睛一看,李承乾立刻高兴了起来。

    “殿下神思恍惚,可是受了风寒?”

    “风寒没受,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