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八章 胜归(第2/4页)  孤才不要做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只不过颉利这次想错了,如果换个皇帝,没准儿就真的接受了他的投降。可李世民是什么人?他经历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对他而言,只要站在敌对立场上,只有砍倒敌人,把他的头颅砍下来,才能坐在敌人身边,边休息边凑凑缅怀的祭词。

    李靖没有退回大唐,而是带兵跟李绩会合。

    骑兵在大唐是稀有部队,十几万大军,却只有三万骑兵,还分散在各路。

    都知道骑兵在草原上是最好的兵种,所以众口难调之下,只能让六路大军均分。

    如今,三万骑兵,在李靖的命令下,全部集中在白道。

    三万骑兵为先锋,步兵为支援,只有这样,才能再次出颉利的不意,再一次发起进攻。

    太子的身份和军队里的传说,导致李承乾不管到了哪里,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

    这下用不着再咆哮了,白道的军队早就把伤兵营搭建好,一应物资全部准备齐全。

    安顿好伤兵营后,李承乾按照李靖的嘱咐,到大帐里参与军事会议。

    大帐周围全是凶神恶煞的家将,而里面的众总管,总是争吵的面红耳赤。

    相比较薛万彻等人,李靖和李绩就要安稳的多,两个人拿着地图,不时的研究着行军的路线和堵截的分配。

    “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整合全部的骑兵,出其不意,打散他的阵型,各路大军疾驰两日,修整一日,第四天总能把铁山围起来。这一次,我就不信颉利还能逃走!”

    一句话说完,李绩一拳头砸在案子上,好像不这样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愤怒。

    李靖点点头,高兴的抓住李绩的手腕说:“韩信灭田横的策略,也不过如此啊。”

    见大总管和总管都下定了决心,尽管这么做很失礼,甚至会被判罪,可张公瑾还是说:“大总管,英公,莒国公唐俭如今就在突厥营地,咱们是不是等他回来再出兵?”

    李靖摇了摇头:“唐俭说过,咱们用不着管他的死活,不信的话,你可以问太子。”

    张公瑾赶紧转过头,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点了点头:“没错,唐俭是这么说过。孤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所以,就按照大总管的吩咐做吧!”

    虽然惋惜,但张公瑾还是严格的遵守了命令。

    明明已经二月,可是草原的气候依旧寒冷刺骨。西伯利亚的寒流只要向南移动,就会给这里带来一场大雪。

    晚上睡觉的时候,外面还是晴天,可早晨出营帐,就要张赟他们在外面先把积雪清理掉才行。

    大雪的突然到来,让众将领忧心忡忡,而李靖却欣喜若狂。

    这样的天气,骑马是很难的,最先接触积雪,稍稍融化冰冻的牧草,特别的滑,马匹很容易摔倒。

    对突厥人而言,这场大雪,几乎是直接限制了行动。但对大唐的军队而言,虽然这样的天气会很艰苦,可不是不能作战。

    面对军事会议,李承乾永远是只带着耳朵,不带着嘴。李靖执拗的带着自己过来,就是因为这样的大战千载难逢。学兵法的不上战阵“实习”一下,那学的永远都是死知识,不用的时候自以为是,用的时候就前功尽弃。

    还是老一套的手段,李靖依旧选择了亲自带兵偷袭,这一次,他只选择了太子亲率。毕竟,太子亲率也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这种奇兵突进的方式,虽然冒险,但好多时候都是行之有效的。

    颉利驻扎的铁山和唐军之间,还隔着一个阴山。因为阴山附近的草场茂盛,要说这里没有人驻扎,才是假话。为了不打草惊蛇,李靖只能骑兵突进,先把阴山周围清理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