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开书院(第2/3页)  孤才不要做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应对灾难的好办法。可蝗虫就这么多,下官今天已经听过很多人抱怨,说捉蝗虫的人都快比蝗虫多了。再这么下去,咱们的粮食还怎么发?”

    余秋生不愧是一个亲民官,六月的炎炎烈日把他从一个白脸书生晒成了黑炭头,一身官服沾满了汗渍,鞋子也布满了补丁。

    轻便马车上,李承乾和李纲并排而坐,听着余秋生的诉苦,不由得也发了愁。

    蝗虫换粮食,对这场蝗灾而言,是最直接的处理手段了。可是,外地的游民刚一过来,这交换就要结束,别的还有什么办法?

    “让本地已经存够粮食的百姓,先收手吧,济着外地的百姓先来。现在蝗虫远远没有抓完,应该还能:“李师,您觉得,弟子开一家学院,专门教授寒门学子如何?学院的花费,弟子的东宫一力承担,不管是前来学习的学子,还是任教的先生,都不用为钱财发愁。”

    李纲微微一笑:“就算你开了一家书院又能如何?咱们大唐有多大,你应该是清楚的,书院的先生指教一生,在有生之年能把长安附近的人都教的识了字,就很不错了。”

    李承乾默不作声,而是跳到地上,跟一个侍卫要来了横刀。

    拔出横刀,在地上画了一个竖线,李承乾笑着说:“李师,这是一个教书的先生。”

    李纲点了点头,鉴于这个徒弟给过自己太多的惊喜,干脆等着他给自己讲解完。

    “一个人,教授十个人应该不是问题吧。在招生的过程中,只要咱们挑选出四个人留下,教导下一批。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五个先生,教授五十名弟子。”

    没办法画那么多线,李承乾只能费劲的在地上写字。

    “当这一届结束后,会有二十五个先生留下来,这二十五个先生,就能教授二百五十个学生了。而这二百五十人学完后....嘿嘿嘿。”

    李纲根本无暇顾及李承乾的坏笑,因为用不着别人帮他算,他已经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一个人,拼了命教也就能教出那么多人。可要是留下学会的人担任先生,那么这个扩张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他有生之年或许见不到了,但是在李承乾的有生之年,把大唐所有新一代出生的孩子收进学堂,并不是梦想!

    深吸一口气,才说:“既然你有这个想法,就起草奏折试一试吧。学院建立的问题,还是要朝廷的首肯才行。如果真如你所说,当发展起来后,这个学院的规模,就是朝堂都必须重视。只要你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先生的事儿,老夫就能招来,用不着你操心!”

    教化天下啊!

    李纲咂了咂嘴,充满了期待。人的一生,都堪称活在后悔里。少年时意气风发,总觉得自己可当大任。中年时性烈如火,总想着青史留名。如今老了,才发现自己这一辈子进入朝堂,都是在干没用的事儿。

    八十多年过去了,天下还是没有多少改变,唯独变化的就是朝代、帝王和朝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教化天下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遥不可及,但只要去做,就一定能行。

    急不可耐的老先生,当即催促侍卫和李承乾回到东宫。这一次,他也准备起草一份奏折。

    自从流民事件之后,李承乾就获得了上奏的权力。刚公布这条消息的时候,好多的官员都奉劝皇帝收回成命,是李世民一意孤行压制了下来。

    一个小孩子得到了打火机,虽然按的动,但是也不能到处点火玩。李承乾有这个自知之明,。所以自从流民事件后,他一直也没有上奏。官员们对太子的沉默赞许不已,也就忘记了这回事。

    回到东宫书房,一老一少也不说话,各自提笔写了起来。

    李纲不愧是朝堂里混出来的老油条,一篇宏文,只是半个时辰就写了出来,随即开始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