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二章 瞎操心(第2/3页)  孤才不要做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世禁止出门不是什么大事,人在家里虽然不方便购物之类,但是娱乐方式不缺,不会憋坏人,但是唐代不让百姓种地,就等于是把他们往饥饿那边推。

    不过,就算种了又能如何?全都喂了蝗虫,看着半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

    拜完年后,李承乾便回到了东宫,哪怕躺到了床上,仍旧对这件事格外的难以释怀。

    第二天一早,了“禁耕令”的事儿后,老先生顿时笑得差点岔气。

    “你啊你啊,这就是典型的少年人心思,想什么事情,都不够全面。禁耕确实是有用的,可是啊,你也得考虑一下百姓能不能接受不是”

    李承乾叹了一口气:“说到底还是百姓不信任朝廷啊。”

    李纲笑道:“谁跟你说,百姓信任朝廷了?虽然都畏惧官家的威严,但是平民百姓从来最不信的就是朝廷。不管朝廷说什么,他们都会以为是在设法坑他们。武德年间查验天下户籍,为何就查出了两百万户,却没能查出多少人?就是因为一户之下,人数太多了。朝廷想要统计人口,分发田地,好恢复耕种。结果呢?百姓们都以为是要收人头税,每到一户,都只能看到一个老头孤零零的住在大院子里,咬着牙说家里就自己一个。可结果呢?院子后面的山上,不定藏着多少人呢!”

    明明是个有点好笑的故事,但是听完后,李承乾还是免不了悲哀。百姓不信任朝廷,单这一条,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伸手拍拍李承乾推着轮椅的手,李纲沉声道:“小子,你不觉得累吗?你虽然是太子,可是你现在只有八岁,不对,九岁了。有些事情,还不是现在的你能够分担的。没事儿就玩乐玩乐,咱们大唐的朝堂不缺能人异士,现在你就操心朝堂的事情,等老了再回首,连个像样的童年都没有,多亏啊!

    你看看老夫,自小时离家后,一直都在外面宦游,结果到了这个年纪,最后悔的就是没能在能走远路的时候,回家乡看看。现在想起来,简直后悔莫及啊!”

    听着老先生落寞的话语,李承乾松了一口气,把脑海里的纷乱思绪一扫而空。

    没错啊,老....我一个小孩子,操心这么多事情干什么

    朝堂里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哪个拎出来不是一代名臣?

    自己一个穿越而来的混子,实在是自视甚高了点。

    历史上唐朝的这场蝗灾,并没有成为著名事件。虽然有皇帝老爹朝史书伸手的可能在,可是从贞观三年,还能出兵干掉颉利来看,这场蝗灾,并没有造成太恶劣的影响。

    既然这样,为什么要这么上心?

    想清楚了,心里就好受了很多。

    感激的看了老先生一眼,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果然没错。大概也只有老先生,才会教他放开。而不管是皇帝老爹,还是整天往东宫跑、混饭吃还要臧否朝政的魏征,似乎都怀抱着培养他的心思。

    小孩子嘛,主要的事情还是要玩。

    整天忧心忡忡,忧国忧民的,一副把自己当救世主的恶心样子,到底能得到什么?

    想通了就心情大好,推着老先生去建设的差不多的崇文馆附近,再有三五天,崇文馆就能投入使用了。

    跟弘文馆不同,崇文馆因为有东宫财政的全力支持,修建的格外恢宏大气。本来应该在崇文殿和丽正殿之间建设的崇文馆,后来却改为建设在崇文殿和后宫之间。

    看到眼前恢宏的建筑群,李承乾就一阵牙疼。

    负责建设的工匠,还真是不客气。如果是内府出钱的话,恐怕成品也就现在崇文馆的一半大小。

    入冬以前,崇文馆的主要部位就已经建设完成,入冬以后,就剩下了一些上漆打磨之类的工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