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2章 五日之约(第1/2页)  明末凶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2章五日之约

    李信的父亲李精白,早年间官拜山东巡抚,挂兵部尚书衔,当之无愧的朝廷重臣。后来崇祯当政,东林党崛起,朝廷大肆打压阉党一派,李精白因与阉党有旧,自然逃不掉被打击的命运。好在李家颇有财帛,用几万两银子捐输朝廷,这才免罪。心灰意冷之下的李精白彻底远离了官场,回到了老家杞县青龙岗。

    李精白虽与阉党有旧,但名声并不差,尤其是在老家青龙岗镇,李家常有救济穷人的义举,所以百姓对李精白非常拥戴。自此之后,李精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儿子李信身上。李信也没很争气,天启年间便已经中举,前两年会试,大有希望。可是让李家父子没想到的是,李信都没来得及参加会试,便被断绝了仕途。

    由于李精白的原因,李信也被打上了阉党印记,当了京城,会考官员直接将李信打发了回来。仕途被断绝,算是倒霉透话,李精白便知道儿子已经认识到错误了。暗自叹口气,放下竹棍,伸手将李信拉了起来。拍拍李信身上的尘土,直视着李信那张俊朗的脸,似乎想将这张脸永远印在脑海中。渐渐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悲伤气息,李精白浑浊的眼睛里似有水雾升起。

    “阿信,你带着外边的人走吧.....”

    李信哦了一声,可很快又愣住了,他呆呆的看着李精白,失声道:“爹爹,你让孩儿去哪儿?朝哪儿走?”

    “哎,傻孩子,你们杀了那么多流寇,肯定会激怒流寇的。流寇很快就会来报复,你们不走,难道留在这里等死?”

    李精白按住李信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带着那些人去亳州,亳州县丞林芝苏与为父是多年老友,他自会照顾你们。等过了风头,你们再回来,谨记,流寇未退,切莫回青龙岗。”

    李信哪里肯接受,执拗的说道:“不,孩儿不走,一人做事一人当,此次祸端是孩儿惹下的,没道理让爹爹受累。若是孩儿带着人走了,累及爹爹和乡亲遭难,那孩儿岂不成不忠不义之徒了?”

    李信振振有词,李精白却是怒不可遏的扇了对方一个耳光,“混账话,这个时候知道忠孝仁义了?当初下手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这些了?逞匹夫之勇,就是忠孝了?小祖宗,这个时候就别说这些了,你要是真有心,带着那些人走,给咱们青龙岗留点根,难道真要我青龙岗尽数覆灭,亡于流寇,你才甘心?”

    “我......孩儿不是这个意思......孩儿......”一向足智多谋,心智坚定的李信,这一刻慌了神。李精白的话让他有一种莫大的压力,仿佛千斤巨石压在了心头。

    “什么都不要说了,为父晓得你的心思,这个时候,多保住点才最重要啊!”李精白挥挥手,将一个包袱递给了李信,“孩子,赶紧走!”

    李信深深的望着父亲略显苍老的脸,一时间悲从心中来,咬紧牙关,重重的转过身,“爹爹保重,孩儿这就走!”

    院外的那群年轻人都很听李信的话,李信说有要事去亳州,他们也没多问,提着棍棒跟着他上了路。青龙岗镇离着亳州有上百里路,中间还隔着一个归德府,李信一心赶路,半日间便来到了归德府宁陵县。

    李信走后没多久,李自成的大军也来到了青龙岗。李自成下令麾下兵马将青龙岗重重围困,带着吕伟良等人来到了李家大院。

    早已有所预料的李精白,对流寇的到来并不觉得意外,他并没有太多慌乱,反而镇定自若的迎了上去。李自成初见李精白,也不禁暗自慨叹,不愧是做过一方巡抚的人,气度就是跟别的士绅权贵不一样。

    这一次,李自成严令各部约束好手下,对青龙岗更是秋毫无犯。见了李精白,便拱手道:“李先生安好,本将冒昧前来,还望勿怪。”

    “素闻李将军治军有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