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5章 大明的海上神器(第1/2页)  大明从慎重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人,这么大的船,要如何放入河中?”张贤问道。

    大宝船长一百八十米,宽七十米,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几千人。

    就算是京杭大运河,最宽的河段才三十米,更遑论良乡的运河。

    大宝船太大,放不进良乡的河流。

    严成锦道:“禀报陛下,让朝廷派力役,将宝船抬到天津港。”

    良乡的流民也可以抬,但一路上的吃喝拉撒,耗费银两不知几何。

    良乡的户房文吏马芳走上前,面露愁容:“小的与谢会长核算了账目。

    为了督造这艘宝船,良乡的府库都空了。

    得向朝廷要造银二十万两……”

    督造大宝船的银子,全是由良乡的府库出。

    府库由两部分银子,一份是良乡衙门的,算起来归朝廷,一份是良乡商会的,只是存放在衙门。

    朝廷那份,良乡也得要回来,那是收上来的税银。

    若是不要回来,良乡拿什么来交税银?

    良乡商会的更不必说,那是商会的银子,不归朝廷。

    谢玉就是来说这事的:“大人,江南买桑地和茶田,花了近八万两银子。

    加上买了许多生丝,商会连船厂的工钱都发不起了。”

    买生丝耗费了一大十分宽大,甚至有点凉快。

    但弘治皇帝额头却露出了汗珠,滴落在龙袍上的金龙爪上。

    韩文天旋地转,差点栽倒在御前,怒斥:“臣虽不知大宝船的尺寸,

    就算是大宝船,最多只花三万两!

    何来二十万两?”

    牟斌禀报道:“船上装置了五十门火炮,其中三十门,皆为铜炮!”

    铜是铸币啊!

    弘治皇帝呆然坐在御座上,不愧是严成锦。

    刘健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内阁和六部大臣面色各异,工部尚书曾鉴犹豫一下,道:“陛下有所不知。

    大宝船常年在海上穿行,海上潮湿,若以铁铸炮。

    很快便会受潮,至火炮炸膛,甚至炸毁船体,导致沉船。

    此船若是下海,定会成为大明海上神器。”

    相比起来,铜虽也会生锈,但速度比铁慢多了。

    就算生锈,也极好清理。

    马文升当兵部尚书时,对火炮有所了解:“曾大人所言甚是,若在海上,需铜炮好些。

    总比大宝船被倭寇抢去好。”

    听完曾鉴和马文升所言,李东阳等人心中释怀了一些。

    弘治皇帝看向木然的韩文,笑容可掬:“户部支银!”

    韩文不吱声,片刻后,才跪在地上,“陛下有所不知,户部…没有银两了!”

    秦紘急了:“我还没找你要军饷呢,国库怎又空了?!”

    弘治皇帝也想知道,与邻邦交易铁具和海南拓荒,国库,应该愈发充盈才对!

    李东阳等人目光,落在韩文身上,等他一个交代。

    韩文感觉压力山大:“陛下和诸公有所不知,

    供养两京军营要银两,兴修西北长城要银两,海南开荒要银两,船队南下满加剌国要银两。

    还有陛下前几日,刚刚颁布的新旨,官员俸禄,折色降为一成。

    还有……各地请乞的赈灾银……”

    官员俸禄,原本折色为六成,甚至七成。

    也就是,一个官员俸禄原来发十石米,折色七成后,发三石米,外加七匹布。

    如今,折色降为一成,发九石米,外加一匹布。

    官员的俸禄没变,但发的钱银变多了。

    弘治皇帝叹息一声道:“折色的粮银,本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