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 科学的困境(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年拨款,不会太多。朕也知道,你在威海鼓励实学、奖励工匠,动辄数万。可你出钱可以,那是捐助,在士大夫看来和嬉玩也差不多。”

    “有人在画舫一掷千金,有人在科学院一掷千金,有些人眼里,都是玩,无甚区别。”

    “你想让朕担一个木匠皇帝这样的名头?”

    “朕出钱就不行。你反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朝中都知道你是异端,可以鼓噪而攻之。”

    “朕答应你,待日后南洋事定,若真有二三个河南的税赋收入,每年可多拨一些钱便是。但是名,也就只能给于此了。”

    刘钰俯首道:“臣请陛下亲见,使有功者可得见天颜。”

    李淦想了想,起身踱步数圈,幽幽叹了口气。

    他自己心里其实也有些不好意思,刘钰在海军里投了不少钱,当年编练青州军也投了不少钱,但细作都说那些人在领饷的时候皆恩感天子,并无私心,这一点李淦是信得过的。

    如果刘钰真想拿兵权,或者搞私军,他就不会促成军改,也不会将毕生所学尽诉诸书,并不留私。

    搞科学有没有用?

    之前没有什么经验,李淦不好说。

    但如今,新式大炮已经装备了禁军,每年从玻璃、火柴等新物上收的税也不少,这都是明眼可见的。

    刘钰又没有搞纺织业搞出来手工业破产的情况,都是搞的擦边球或者从无到有的东西,技术进步对小农为最佳基本盘的皇权带来的坏处没见到,好处却真的见到了。

    刘钰在威海大把大把地往里面扔钱,这钱扔的让皇帝都感觉有些肉疼。他也知道以刘钰的性子,钱的问题不会断掉,虽然不好意思,却也安然受之。

    现在刘钰一句不提钱,那是表明了资助还是照旧,现在却只为那些工匠求个名,这就有些难办。

    当初的东西方历法大战,已经闹的不可开交:陛下何故重夷狄而轻诸夏?

    这大帽子,李淦真的是一点都不想戴,亲自接见这些工匠,下一句就是:陛下何故重贱业而轻君子?

    踱步数圈,李淦终于点点头道:“可以,但不是现在。”

    刘钰不知道皇帝说的不是现在是什么时候,但也没有追问。

    李淦心想,待对倭一战结束,携胜利之威,朕要巡两淮、运河、江南、松江,届时接见一下各地的儒生、才童、大儒、学社领袖人物,届时再回来见见这些工匠,低调行事,或可行。

    但他要亲眼见见运河、两淮、江南、松江的事,此时不可说,便也不说具体是什么时候。

    刘钰见皇帝已经松口,便道:“那臣替那些工匠先叩谢陛下。”

    皇帝安然受之,这也是此时三观下的理所当然,皇帝能拉下颜面亲自去见这些工匠,已经算是给了极大的颜面。

    能争取到这一点,刘钰其实已经很满意了。

    他知道这时候科学院是个什么情况,科学的发力点还未到达,而科学不是技术。

    英国皇家学会在牛顿死后,沦为了贵族交际场。

    俄国科学院从几年前初建开始就群星闪耀,但现在也被逼的四处流散。

    莱布尼茨鼓吹了一辈子建起的柏林科学院,一分钱拨款都没有,腓特烈一世界形容科学是“空泛的公式废物”、“无谓的咬文嚼字”,靠着“日历专卖权”挣经费,一群顶尖科学家全靠天文学技术卖日历。

    法国科学院虽然此时可以算是学术重心,但刘钰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法国科学院上下仍然坚定相信不存在万有引力,宇宙是由笛卡尔以太构成的旋涡,不是引力催动了日月旋转。

    直到刘钰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二三年,伏尔泰去参加了牛顿的葬礼,这才把万有引力学说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