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翻译优先级(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瑞典宣战、钱也不还了,权衡之下总要有所考虑。

    私下里无人,馒头也只叫刘钰为先生,摇头道:“先生,瑞典人对此讳莫如深,不想让我们知道。想想也知,他们不想在谈判之前先露底。但欠荷兰的钱,这是肯定的。欠多少,实在难知。”

    “听说荷兰东印度公司,如今主要靠放贷和金融,这个赚钱更快。他们的海运和南洋贸易,这几年好像都不怎么挣钱,远不如金融和放贷挣得快。”

    “瑞典挺穷的,跨洋贸易周转期长,咱们又只收金银现货。加之英、荷那边也禁止非公司股东开展东方贸易,他们集股有些难,只能借荷兰的。应该都是些长期的,每年还利息就好。”

    不知道瑞典东印度公司的真实底细,这谈判起来就有些难搞。

    确定欠钱,只能说谈判中有了个谈的方向。

    长期债券,每年只要还利息。

    瑞典人应该不敢还本金,一是怕现金流出问题,毕竟大顺这边只要现金。

    再应该,就是可能预想到欧洲要乱,所以琢磨着趁机扩大对华贸易,造舰要花钱,估计之前会借债准备翻本。

    “瑞典人在造船是吧?”刘钰知道那艘很出名的哥德堡号,应该就是这几年下水的。

    “对。他们那边也在造新船,挺大的,和自由贸易号差不多大。但估计得明年才能完工,而且造价太贵。瑞典没有那么多好木料,松杉造远洋船不太行。”

    “除了在咱们这贸易,瑞典人别处也没什么贸易了吧?”

    “嗯。他们虽是叫东印度公司,实际上就是中国公司。货基本上都是广东、福建的货。别的我还真没看到。”

    “瑞典人对罗刹的情绪如何?”

    “收复失地,呼声强烈,颇有开战之意。依我看,主和派的宰相必要下台。”

    或是不想当未卜先知的妖人,或是引诱馒头按他说的去说,大致理顺了瑞典的情况,对谈判一事有了一个粗略的判断和建议。

    这些东西要汇总成报告,递送给外交部。

    他不会直接参与谈判,但写报告的笔在自己手里,倾向性引导一下,便可掌控局面,也显得自己不会插手太多事。

    又说了一些瑞典国的情况,馒头便取出了几个大箱子。

    “先生不是叫我搜集一些西洋诸国的报纸吗?我也搜集了不少。只要花钱,哥德堡的走私贩子就能弄到。”

    “这一箱是荷兰的、这几箱是英国的……”

    翻出来一叠英国的报纸,说道:“英国人如今叫民众莫谈国事,为了防止谈论国事,对报纸课以重税。先生叫我搜集的英国报纸,多半都是些官报。”

    “报纸都课以重税,但官报有补贴。英国人的手段倒是高的很,若想赚钱,那就英国朝廷让说什么便说什么,否则便无有补贴,非要破产不可。”

    刘钰闻言,赞叹不已。

    “妙啊!也不说不准谈国事,而是收重税,那还不是谁想拿补贴谁就管住嘴?”

    馒头亦笑道:“我在哥德堡听一个英国的走私贩子说,有个写的叫什么笛福的,好像是写过一本一个水手漂流到荒岛上的故事,挺出名的。他倒是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征报纸以重税,为求百姓不谈国事,然而谈国事是禁不了的,只能由明转暗。”

    “然而英人朝中并不听从,以为此政可一举两得,既收到了钱、又控制了舆论。”

    “如今英人正大搞文字狱,听说前几年有个叫富兰克林的,因为不满英西和约,说了几句牢骚话,以诽谤罪入狱,罚银6800两,关押一年。如今若有妄议国政、暗讽王室乃汉诺威外族的,皆以重罪。另依判例,凡对名人有所讽刺评论的,不论事情真假,皆为诽谤。”

    说完这些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