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琉球啊琉球(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蒙古和波兰人打过仗,自己也抓过波兰人的战俘,如今还在军中操练枪骑兵……

    若能服日本、占南洋,自己自比汉武唐宗的时候,再也不用那么心虚,总觉得说出去会被人嘲笑。

    当然,不止于此。

    若能服日本、下南洋,则海上也再无威胁,更是可以趁着自己还有几年活头,将朝廷的一大症结漕运运河解决掉。

    一旦日本、南洋给自己带来了足够的内帑收入,威望正高,甚至可能在死前,将前朝的一条鞭法的惯性继续执行下去,直到完成文登州的种种试点改革推行全国。

    届时,自己青史留名,又能留给后世子孙一个稳固的江山,便是后世子孙无能,也能给大顺夺续几辈子。

    之前他只是在模仿汉唐,学着之前他所认为的明君——当然不是宋仁宗这样的的明君——而现在,终于要到了比那些明君更进一步的时候,心中如何能不激动?

    前两次征罗刹、平西域,他御驾亲征,两次战胜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威望,顺利地推行了军改。

    而这一次,若能再胜,就可以裹挟其威,完成内部的一些他认为能多续几年的变革。

    一众能臣中,最年轻的刘钰掩盖了其余人身上的许多光芒,皇帝却并不担心。

    他觉得刘钰是个忠臣,虽然是那种社稷为重君而次之的忠臣,但他很自信自己走的每一条路,都是有利于社稷的,所以刘钰会一直同路下去。

    况且两战之后,刘钰的兵权就可以收走了。

    若将来复安南、伐缅甸,国势之下、海军既成,也用不到此人,正可用此人于内部变革之上。

    此时正说到刘钰今年要做的事,便问道:“鹰娑伯以为,五月份去往琉球,可有什么问题吗?”

    “朕是这般想着,既然今年至少罗刹、瑞典、法兰西的使节会到,正好叫他们知晓一下何谓天朝。”

    “天朝、天朝,有威、有恩。天朝之内的天下,也正好叫西洋人知道何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五月份去琉球,七八月若能返回,正值西洋诸国使节团其至。琉球王不能前来,却可命其世子前来朝中谢罪,令西洋人观之。”

    “九十月份,正值风向好,可伐倭人。速战速决,正好明年元旦时候西洋诸国船只返回,也好传回消息。自此之后,天朝藩属,西洋诸国不得私自打交道,必由天朝。”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战略威慑,若是征日成功,在罗刹高级别使节团前来的谈判中,必可在西北拿下更大的利益。

    皇帝是盼着打完日本之后,勘界条约签了后,欧洲就出大事。

    比如刘钰整天提及的奥地利王薨了,法兰西与荷兰开战,便可一鼓作气下南洋,挤走荷兰。

    这样好处都占了,还能立刻缓和与罗刹的关系,从而使得北方边疆彻底稳固。

    只是这里面的计划,知道的人就更少了,这时候也不好细说。

    之前已经说过了琉球的事,和周天子问楚国不贡苞茅差不多,找个理由便是。

    国子监有琉球的留学生,京城太医院里也有琉球在这边学习医学的学生,有些事天朝不提,琉球自己也不提。可要是天朝提了,随便找个琉球的留学生问问,萨摩蕃是不是欺负你们了?

    这事本来就是个皇帝的新衣,很多人都知道,但都装聋。只要皇帝假装从一些人那里听到了、主动去问,朝臣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自会有人揣摩上意上疏怒斥倭国无礼。

    到时候师出有名,连那句“我蛮夷尔”都省了,免得倭国再上表“无罪”。

    刘钰盘算了一下,五月确实是个好时候,除了可能去琉球的路上会有台风之外。

    一来到了五月,正值夏收,今年是丰年还是灾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