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八零章 因地制宜(第1/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也算是一种因地制宜的特色。

    准噶尔部没有训练有素的线列兵,前排骚扰、牵制的散兵,数量不需要太多,靠己方的线列步兵打就够了。

    打准噶尔的话,朝廷肯定会调派北方的骑兵,青州军也不需要自己编练骑兵,只是留了一个连的重骑做种子。

    准噶尔有城,所以需要专门的工兵部队。

    考虑到准噶尔的骑兵,每个营做支援火力的轻炮也是有必要的。

    以此时的组织力,最小也就能以连队为作战单位,这已经算是远超时代了。

    前提是需要拥有足够的军官,单单是成建制的步兵,连一级的军官就需要将近二三百号人。

    而作为种子的那个重骑兵连队,更是直接塞进去了八名军官。

    这样的受过训练的军官比例,就是刘钰自信的源泉,当然也是让皇帝将来开放良家子教育创办更多基础教育学校的诱饵。

    作为实习军官的,一部分是武德宫的肄业生,一部分就是受过最基础教育的良家子。

    至于骑兵,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朝廷给的军饷不够,根本没钱编练一支正规的骑兵部队。

    正规的骑兵部队不需要松花江府兵那种自小会骑马的,抓一批没骑过马的一样可以练出来。

    朝廷的思路还是前朝思路,各部集合,派出专门的主将捏到一起。

    这样配合,虽然肯定会出问题。但考虑到准噶尔的水平,这问题也不算大。

    折中思路,那就是只能采用新的战术体系,强调步兵的机动性和变阵速度,靠步兵包打天下,而不能全然指望朝廷抽调的骑兵搞出好的配合。

    参谋部的作用就是拟定各种战术计划,做充足的准备。以大顺的体量,不败即为胜。

    各种训练安排,刘钰不怎么管。

    这批参谋班的学员继承他的战术思想,把道理讲通了,具体的训练计划由他们制定,按部就班即可。

    刘钰又询问了一下训练的具体情况后,问道:“秋季之前,你们觉得能否做到让青州军看上去是一支可战之兵?”

    吴芳瑞考虑了一下后道:“当无问题。大人,当下要解决的,还是一些变阵方面的细节,如今变阵的时间还是慢了一些。纵然有操练尚且不足的因素,也有一些操典不太对的地方。”

    “嗯。”

    刘钰敲了敲桌上的那本他们编写的训练日志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提出来讨论研究嘛。三个臭皮匠,,如今九千人,应该再安排一些新兵夹于其中,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否则的话,这些人打完,如何补员?”

    他的话说到了点子上,对此刘钰也是颇多无奈。

    朝廷的军制问题很大,养兵是要花钱的。

    平日操训一些后备兵员……就此时的组织力,也就能把良家子们组织起来。再说一些佃户,吃饭都成问题,让他们舍弃农活去操训,那就是等于让他们家破人亡。

    自耕农好一点,但自耕农数量几何,这是个问题。

    自有国情在此。

    最好的办法就是募灾民为兵。灾荒年年有,不怕没有灾民。

    问题是朝廷能不能拿出这笔钱?

    大顺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可谓是捉襟见肘,偌大的国家根本余不出多少钱来,尤其是还要赈灾。

    这个事暂时无解,刘钰只好道:“这事儿要解决,就得看将来平准的时候打的怎么样。打得好,说什么都是对的,高屋建瓴、远见卓识;打的不好,那就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人啊,尤其是朝中大臣,都是极为现实的。”

    这件事刘钰有自己的想法,但最终还是那句话,大顺的军制有问题,要改的是整个的军制,而不是单单一个青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