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七七章 机遇期(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货的事之后,最后检查了一下刘钰携带的物品。

    看着粘贴着动植物标本的小册子,日本人也不认得里面用作记录的汉语拼音,也没看出来用葱汁姜汁画在白纸上的地图,予以放行。

    把米都换成了银子的船队终于开始返航,出了日本,船队里的人都放松下来。

    “大人,数年之内,咱们再也不用来这地方了吧?”

    陈青海用炭火烤着自己绘制的一些图和记录,询问了一句。

    “不会了,下次再来的时候,便是逼其开国的时候了。”

    “大人以为,对倭人用兵,需要多少人?”

    “七八千足以。”

    刘钰给出了一个很便宜的数字,估摸着军费也就三四百万两的银子就够了。

    这几个人跟着他走了一趟江户,见识到江户城里乌压压的武士,虽然训练水平不足,但是人数着实不少。

    想着日本怎么也是一个大国,人口也有千万,觉得七八千人是否有些托大?

    见这几人没有过于轻敌,刘钰笑道:“你们呀,虽然不轻敌是好事,但却一直没想明白一件事。倭人有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幕府。”

    “保日本还是保幕府?你是幕府将军,你怎么选?幕府把自己的旗本和直属们拉出来和我们战个痛快,然后为那些大名腾出江户城?”

    “遇到这样的事,便想想赵宋南渡之后的卑微,想想永昌年间‘联虏平寇’的破事。”

    悄悄灌输着统治阶级无耻的思想,却说的极为隐晦。

    陈青海虽还未同化,却对刘钰的这个说法很赞同。

    把手里烤出字迹的纸张小心放好,又问道:“如大人所言,倭人不足为虑。但是却不能不考虑荷兰人。若是我们攻倭,只怕荷兰人悄然相助倭人,助其编练新军、改革海军。”

    这的确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并非无解。

    “一步快,步步快。幕府体制,注定不行。幕府放权于大名,则幕府亡;幕府不放权,则搞不成。至于荷兰人,或许是个麻烦,但问题也不大。”

    借着机会,又把欧洲的一些事和这几个心腹人讲了讲,又说起了贸易问题。

    大顺过分开放的政策,有利有弊。

    就像是为荷兰提供了一条源源不断的营养液输送管,使得荷兰人沉迷在这种“自由贸易”的美好幻境当中。

    这就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有个很大的问题,一旦大顺这边掐死了这根营养管,荷兰东印度公司必然会出现资金流断裂。

    原本明末之前,荷兰是把巴达维亚作为中转站的。

    天朝的货物他们不能直接上岸拿,荷兰人被李旦、颜思齐等人忽悠的做了一个傻到极点的决定,联合英国在澎湖搞了一次炮舰外交,彻底断绝了和大明直接通商的可能,也使得李旦等海商集团彻底控制了荷兰的拿货渠道。

    大顺放开了贸易,荷兰人直接在广州建立了商馆,使得巴达维亚的中转地位急剧下降。

    对日贸易、往荷兰运瓷器茶叶丝绸等,都是在广州直接装船。

    他们甚至放弃了在印度买土布等去日本贸易的路线,因为广州的生丝白糖等运到日本利润更高。

    一旦掐死,让荷兰人明白真正的自由贸易只是他们的幻觉,东印度公司必然会出大问题:东印度公司只能无能狂怒。就这个时代的投送能力,荷兰顶天能在东南亚投送个两三千人,指望这点人炮舰外交逼大顺开放?

    英荷虽然同盟,但也只是在欧洲问题上同盟。在亚洲,英国巴不得荷兰东印度公司死,况且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在广州有着巨大的利益。

    大顺又不准备对万国宣战,只对荷兰搞事,英国人脑子生锈了,才会放着好好的自由贸易不做,跟着荷兰人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