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二八章 得分点和槽点(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大顺那群老勋贵评书戏本听多了,一个个觉得这种溢美的爵号比春秋古国号的高级一点点,和水德是蓝色的差不多的缘故……

    加了权将军意味着没了兵权,英国公张牧之算是刘钰的爷爷辈了,既是主持考试,刘钰要跪着从英国公的手里接过试题,再回到桌上打开。

    试卷打开,格式也能看出来大顺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槽点太多。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朕恭膺天命,绍世登基,于今九年矣。

    仰赖太祖之武德、太宗之文华、世宗之禅义、高宗之孝仁,至今庶政和谐,四方安谧,拓土于北,略有小功以绱祖宗。

    朕朝夕典学,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欲兴卫社稷,抚牧百姓,膺服四夷。

    故求诸于经史,以探治乱之源;求诸于百家,以晓宇宙之机;求诸于军旅,以资控驭之略;求诸于天文,以通风云之变;求诸于地理,以知险易之要;求诸于几何,以准远近之宜;求诸于轻重,以博财税之通。

    尔多士自军旅来,学于武德宫,究于当今世。兹当临轩发策,其敬听朕言。邦国兴旺之学,以史为先,若、、、。

    昔汉武拓西,北击匈奴,凿空西域,数度用兵于大宛,或曰户口减半而罪己,然终汉一朝,不曾有腥膻九州事。后言: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西域既开,得葡萄、石榴、苜蓿等,又有大宛良马。以货殖交于大夏等国,互通有无,始知极西尚有国。

    待汉亡,又有三国事,晋以立,八王祸,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夷狄辈借机而叛,至衣冠南渡。

    隋以后,李唐兴,都于长安,复又开西域,乃有北庭、安西为都护,拱卫诸夏。胡商往来,居于坊市,宝石胡椒充盈市场,万国来朝。

    安史祸,吐蕃又叛,西域遂不通,归义军孤守,终不得见王师。

    自后,西域七百年不闻汉音。

    而至于宋,不通西域,檀渊盟,靖康耻,崖山恨。蒙元灭,朱明兴,弃哈密,再不履西域,终有东虏之祸。

    非求谶纬之言、巫卜之术。其西域之有无,与国运关乎欤?

    汉开西域,力霑乌孙;唐启安西,威震大食。今准部盘于葱岭,卧于龟兹,得黄沙之险,有水草之肥,掌耕稼之洲,素来不朝,其势日大,若加之以兵,讵无胜算欤?

    读完了史论的题目,刘钰心中大喜。

    当初皇帝给自己的那几本书,果然就是“钦点”的意思,这史论策的题目确确实实就是在问西域的事。

    自己早就准备好了,康不怠的文笔大气张扬,洋洋洒洒五千余言,只要一会默诵下来誊抄一遍即可。

    倒是这殿试策论的题目,刘钰只能说是槽点太多。

    若是正常点的朝代,奉天承运之后,用不着加太多的“感谢名单”,至多也就追到太祖那。

    然而大顺当年的权力交接过于奇葩,李自成死后是侄儿李过,李过之后是高一功,高一功之后才是李来亨。

    除了李自成和李过之间算是那么点血亲,剩下的都和血亲沾不到关系。

    有战友、有义子,中途连姓都换了一次,因此这感谢名单要一直追记到李来亨,否则就是忘本。

    而后面的题干,更是凸显了大顺的意识形态。

    汉、唐都亡了。

    但不管怎么说,前汉亡于绿林赤眉;后汉亡于黄巾。

    唐虽然亡于藩镇,可实际上根源于黄巢的起义。

    大顺的意识形态很明确,隐约就是说,大顺可以亡,但要亡于内,不可亡于外。

    所以把汉唐列出来,猛夸了一番,然后就开始辱那些没有拿过西域的。

    汉唐不是那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