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镀金(第2/4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遗留的跳帮战精锐,剑盾兵、藤牌兵,急速北上,充实松花江的水师实力。

    一旦时机来临,集结兵力,对罗刹国发起北征。

    让北边的一些骑墙的蒙古部落正确地选边站,以免出现明末东虏之祸。

    同时以大黄、茶叶贸易为要挟,迫使罗刹国不得干涉西北对准噶尔的战事。

    东北战事一了,立刻征调松花江畔各个折冲府的精锐府兵轻骑,前往西北。

    先东北、后西北。大略已定。

    刘钰要带着一群人,先行秘密前往松花江畔。

    以大黄走私贩子的身份,配合一些伪装成鄂温克部猎鹿部落的归化索伦人,查探罗刹城堡布防、沿河通行状况,绘制松花江、黑龙江各处的地图。

    以及……拓永乐年间的永宁寺碑文,为日后谈判用。

    朝中的人不是疯子,也不是傻子,能做到决策层如天佑殿的人,哪一个都会算经济账。

    和罗刹国只能边打边谈,相隔万里,与西北边使使劲儿就能犁庭扫穴的准噶尔不同。

    东北苦寒,又有松辽分水岭阻隔。

    长久驻军数万,或者持续一场数年的战争,朝廷根本负担不起。

    也就是从二十年前,小冰期过去,天气渐渐转暖,那地方才能种一点粮食。

    以往,那里被称之为“犬国”,倒不是侮辱性的称呼,而是因为那里的部落驯养驼鹿、猎狗,冬日里靠驼鹿猎狗狩猎。

    地瓜土豆玉米自明末传入中国,都以为那东西是神器,可放在此时的松花江畔根本不适应。

    后世歌里唱的很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而不是“漫山遍野的玉米大豆”。

    在玉米育种技术进步前,无霜期超短的松花江平原根本种不了玉米,只能种高粱大豆。

    而大豆这东西……即便后世技术进步,化肥像是不要钱一样的撒,一亩地也不过400斤。

    松嫩,不是辽东。

    如果那地方真的如一些人幻想的那般是适宜耕种区,以诸夏对可耕种土地的渴望,岂能空白数百年?

    北大荒,没有大型拖拉机之前,只能是北大荒。

    闯关东,没有横贯南北的铁路越过松辽分水岭钱,只能闯到辽北。

    松嫩三江,漫地的沼泽,没有抽水机,种不了地。

    半米深的草根,虬髯错节,链轨拖拉机将将能够破开草根,牛马累死也耕不动。

    多年淤积的沼泽水,没有深水机井,得了鼠疫而不死的黄鼠到处都是,吸了血从小米大小暴涨到指头肚大小的蜱虫,能爬满猫狗身躯如同克苏鲁生物满身瘤疣。各种稀奇古怪的病,克山病、风口症、出血热、鼠疫、克汀病、森林脑炎。

    牛虻马蝇蚊子小咬蜱虫,数不尽的吸血飞虫,采金人对付私藏金子的同伙,只需要剥光了衣服,用不了一天就是一具皮包枯骨。

    八月十五飞大雪、清明踏青冰未融、七夕冰雹时常事、腊月寒风入骨髓——这才是那片黑土地此时的真正模样。

    从甲申年崇祯上吊开始算,开国八十年,战乱乱了几十年,真正休养生息也没几年。

    辽东的人口明末大乱之后,几乎空了。当年大顺在辽东扫穴犁庭,四个字,不知多少尸首。

    如今辽东都填不满,更不会有人“明知北方苦,偏向北方行”。

    越过松辽分水岭去松花江水系的,寥寥无几,最多也就是些采金、猎皮的。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打完了,最终还得谈判解决。而谈判除了要靠武力,还要靠“自古以来”。

    好在永乐皇帝留了些遗产,朝廷有自己的底线。

    本来李淦继位之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