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九章 拳头硬是道理(第2/3页)  铁马秋风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脸嫌弃。

    呵呵,被一头畜生嫌弃,也没谁了。

    ……

    叶治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工坊开足马力生产水泥、钢筋,并派人将现有库存悉数运往清远城和割踏寨。

    如果材料供应充足,两城有望在三月底前顺利完工。

    在外浪了十天,都堂里等着他签押用印的文书案牍已堆积如山。

    因为河南、山东诸路规复,每日上报的文书、事情也成倍增加,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有密集的官员任命,政令颁布,以及一些重大请示事项。

    还好崔世华能干,一般事项就直接处理了,重大事项也件件拟好处理建议由叶治拍板,大大减轻了神棍的压力。

    “老崔,金人真是肥的流油啊。”

    叶治看着文书上罗列的河南山东各路清查籍没的土地田宅财产,不禁叹道:“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血淋淋的悲剧,可想而知这么些年来有多少无辜的百姓被荼毒。”

    “是啊,金人贪婪残暴,这些年中原的百姓实在是苦啊。”崔世华掩卷感叹:“要是年景好,百姓还能勉强糊口,要是年景不好,金人又催科无度,那只有家破人亡。”

    “想我华夏人民,勤劳良善,竟要遭此劫难。”叶治感慨道:“弱肉强食,天地法则,国若不强,何以保护亿兆子民啊。”

    “相公所言极是。”崔世华深以为然道:“这个世道还是看谁拳头硬,拳头硬了,别人自然不敢来欺侮。只可恨,朝廷只知偏安一隅,一味媾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如何能保护黎民百姓。”

    “老崔啊,河南、山东诸路新复州县皆免赋两年吧。”叶治放下文书,嘱咐道:“免赋一年,恐怕百姓还没喘过来气。”

    “是。”

    “还有,跟老彭和老吴说,民生极艰之州县,可免赋三年,官库可免息借贷,帮百姓渡过难关。”

    “是。”

    “社会财富皆是百姓所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叶治叮嘱道:“虽然田赋少了,可百姓手里的钱财多了,他们就会去消费,自然能带动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咱们以后的目标啊,就是百姓即使不交田赋,国家照样能国库充裕。”

    “这如何可能?”崔世华愣道:“百姓种地交粮,自古已然,历朝历代朝廷收入皆以田赋和丁税为主,没了这两大块,怎可敷国家支用?”

    “呵呵,你会明白的。”叶治笑道:“以后只要百姓够富足,就可以以商税为主。”

    看来啥时候哥得给你们普及一下商品经济的知识,神棍讲课的瘾头突然又犯了。

    “报!”

    “何事?”

    “东京八百里加急!”

    嗯?八百里加急?难道出事啦?

    叶治微微一愣,忙道:“快呈上来!”

    书信是呼延通的亲笔,报告的内容也不复杂,就是说赵构派了个叫邝珣的太监来宣旨,现已自濠州渡淮北上,不日即可到东京,问叶治要不要见,是不是赶回去。

    “相公,何事?”

    “你自己看吧。”

    崔世华赶忙起身上前接过书信细细读了起来,一看是赵构派人来宣旨,不禁皱眉道:“皇帝这又是整哪出啊。”

    本来叶治早有命令,南边若有信使前来,沿边各路州县无需上报,可查验关防后予以放行。

    邝珣一行人自京杭运河北上,到了江宁府后,他为了表示对叶治的尊重,先派了快骑前来知会,告知行程。

    邝珣打算自江宁登岸,走陆路到濠州,过淮水,北上宿州,然后在宿州走水路经运河到东京汴梁,最后从开封走大官道赴长安。

    邝珣的快骑到了东京就被呼延通给扣了下来,呼延通对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