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二章 反战宣传(第2/3页)  铁马秋风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哪里就有反抗。压抑的越久,爆发的就越猛烈,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现在差的就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呼延通似懂非懂,问道:“相公,您说的导火索是什么?”

    “你听过武王伐纣的故事吗?”

    “武王伐纣?您说的是周武王讨伐暴君商纣吗。”

    “嗯。”

    叶治点点头,又讲起了故事:“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商纣无道,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和六师联军伐纣。纣王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朝歌的军队共七十万,开赴牧野迎战。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可没想到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牧野大败,商纣王见大势已去,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眼下签军就如同商纣的奴隶和战俘,他们不是没有反抗之心,而是缺少一股力量,去让他们释放内心的愤怒。”叶治继续说道:“就好像一颗坚果,需要一个锤子,把它的外壳敲开。而咱们,就要做这把锤子!”

    “我明白了,相公。”这回呼延通真的听明白了,不禁喃喃道:“不知道郭进和牛将军到哪里了。”

    叶治目光悠远,“想来该到西京了吧。”

    ……

    西京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

    洛阳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

    洛阳城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洛阳如盛开的牡丹,风华耀世。而随着大唐盛世的衰落,洛阳和长安一样失去了绝代风华,逐渐没落。

    此时,牛皋、郭进大军已杀到了洛阳南三十里伊水河畔的龙门镇。

    龙门镇以佛教石窟造像闻名于世,自北魏孝文帝年间起,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两里长的峭壁上,有近十万尊佛像。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代皇家寺院奉先寺内,由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历时三年开凿而成“大卢舍那像龛”,中间主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卢舍那大佛,是龙门佛家造像的巅峰代表之作。

    “牛大哥,西京就在眼前,你说咱们何时攻城为好?”

    “兄弟,你以为呢?”

    牛皋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