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一章 穷家富路(第2/3页)  铁马秋风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言反驳韩世忠。

    “河南是祖宗故土,陵寝所在,怎么能弃之不顾?况且我朝养兵二十余万,何尝不能与之一战。”韩世忠求战的态度很坚决,“哪有未战而先退的道理。”

    从赵构内心来讲,河南陕西的土地拿回来就如同天上掉馅饼,是意外之喜。如果老天爷要把馅饼收回去,他还真的无大所谓,管你是什么祖宗故土陵寝所在,我只要稳住我的半壁江山就行。

    可是他不能不考虑韩世忠的态度,毕竟现在正是要倚重这帮粗人的时候,不能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那韩爱卿有什么高见?”

    “陛下,俗话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臣以为,趁金人未发,我朝军马先行北上,沿大河布防,假若金人南下,即可御敌于大河之北。”

    “陛下,不可。”秦桧立马跳了起来,反对道:“金人是否真背盟尚未可知,如若我朝军马先动,岂不贻人口实。”

    “哼,秦相难道以为金人会信守诺言吗?”韩世忠针锋相对地说道:“金人奸诈不可信,靖康之祸犹在眼前。”

    “你……”秦桧被韩世忠顶得一时语塞。

    赵构犯难了,他认为河南之地肯定是守不住的,但就这样弃之不顾,也没法向天下人交待,有些事情该做的样子还是要装一装的。

    “那大军北上真的可行吗?”

    这个节骨眼上,赵构只能以进为退,打不过就跑,应该没啥问题。

    “陛下。”

    一直闷声不吭气的张俊开了口,他看了一眼韩世忠,冷不丁说道:“陛下,臣以为大军北上不可行。”

    “噢,”赵构眼睛一亮,问道:“张爱卿说说,为何不可行。”

    “陛下,兵法云天时地利人和,我军经营江淮多年,已尽得地利之便,也因地利之便方能与金国铁骑相抗。倘若大军北上重新布防,设置营寨壁垒还需时日,没有地利之便,如何能抵挡金人铁骑。”

    “陛下,张太尉所言极是。”秦桧连忙附和,张俊这个反对的理由还真能站得住脚。

    “他娘的,软蛋!”

    韩世忠在心里暗骂了一声,张俊素来与他不对付,关键时刻张俊扯自己后腿,这让韩世忠更加不爽。

    不过韩世忠也是个明白人,要想大军北进,他、张俊和岳飞三大镇缺一不可,张俊明摆着不会以身犯险,也就是说这事甭想了。

    见张俊打退堂鼓,赵构心里很高兴,嘴上却有些为难地问道:“那可怎么办是好呢?”

    “陛下,江淮防线不可轻动,臣以为陛下可在禁中另选一支人马前往东京以备不测。”张俊建议道:“万一有警,也能尽早告知朝廷。”

    张俊这个建议算是保守的折中方案,秦桧立刻附和道:“陛下,臣以为张太尉之策稳重可行。”

    “嗯,此策也甚合朕意,就这么定了。”

    派点人马过去虽然不顶事,但起码装了个样子,大家都能看到。

    解决了一个头痛的问题,赵构有些喜滋滋地继续说道:“二位爱卿久为国家戌守,风餐露宿、劳苦功高,今日还朝,朕特设宴以酬二位保国之功。”

    ……

    赵构选派前往开封的是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刘锜。

    刘锜出身将门,是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他相貌俊美,善于射箭。少时随从父亲刘仲武征战,据说有一次营门有口水缸中盛满水,刘锜一箭射中水缸,拔出箭矢,缸中水如注涌出,刘锜随后又射出一箭,正好将原来的箭孔塞住,众人皆为叹服。

    刘锜从军生涯早期基本在关陕,曾任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崭露头角,受到张浚的赏识。

    绍兴七年正月,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所部与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