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九章 要里子还是要面子(第2/3页)  铁马秋风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断。”

    秦桧这番话让赵构陷入了沉思。

    此次议和,金人就要个君臣的名分,自己拿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面子有时候真的这么重要?

    “陛下,当断则断。”

    赵构终于点了点头,对秦桧说道:“为息兵止戈,朕不惮屈己。”

    “陛下圣明。”秦桧奉承道:“臣僚畏首畏尾,多持两端,不足以与论大事。若陛下决意讲和,乞陛下专门与臣商议,不要让其他人干预。”

    “此事朕独委任卿。”

    “臣恐有反覆,请陛下再三思之。”

    过了三天,秦桧又留身,把上次说的又说了一遍。

    经过这几日的思想斗争,赵构彻底把自己说服了。

    现实的巨大利益摆在眼前,什么尊严气节,值几个钱。

    不过秦桧有点像是熬鹰,又让赵构再好好想想。

    又过了三天,朝会后秦桧还是留身奏事,此时赵构已经将什么尊严抛到了九霄云外,议和之心已无可动摇。

    “秦相,朕决意议和,但朝中诸臣物议纷纷,为之奈何啊。”

    这是赵构最担心的事情,一意孤行到时候别被大臣的唾沫星子淹死。

    “这件事就叫给臣处理吧,”秦桧继而问道:“陛下,王庶又上书请辞了吗?”

    “嗯,前日又上了札子。”

    王庶也真不让人省心,反对议和奏疏就上了七道,当面又说了六遍。

    “王枢密既然去意已决,陛下就不要勉强了。”

    除了赵鼎,秦桧对王庶的恨意最大。

    王庶反对议和,有一次曾讥讽秦桧说,“你难道记不得自己靖康之难时在东京抗节全赵的事情,而把仇敌给忘了吗?”

    王庶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秦桧。

    “你的意思是?”

    “陛下既然怕朝中藉藉,那就交给臣去处理,不过还需陛下做一件事。”

    “噢,什么事?”

    秦桧想当坏人,赵构哪有不乐意的。

    ……

    当日,发生了三件大事。

    一是赵构下诏大臣,“遣使至境,朕以梓宫未还,母后在远,陵寝宫阙,久稽汛扫,兄弟宗族,未得会聚,南北军民,十馀年间不得休息,欲屈己求和。在庭侍从、台谏之臣,其详思所宜,条奏来上。”

    赵构表明了议和的决心,同时让大臣畅所欲言提意见。

    这是秦桧的主意,其用心非常非常险恶,就是看谁蹦跶地最欢,然后再手起刀落,哇,世界一片清净。

    二是枢密副使王庶充资政殿学士、知潭州。

    三是中书舍人兼侍讲兼学士院勾龙如渊试御史中丞。

    勾龙如渊也不是什么好鸟,政和八年(1118年)登上舍第,之后一直在州县沉浮近二十年,后经张浚推荐,召试馆职。绍兴六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历著作佐郎、祠部员外兼礼部、起居舍人。绍兴八年,兼给事中、同知贡举,除中书舍人兼侍读,兼直学士院。

    勾龙如渊以文知名,自视甚高,但官场混了二十年间,才做到四品,常有怀才不遇之叹。

    前阵子宗正少卿萧振攀上了秦桧的高枝,弹劾刘大中,搞垮了赵鼎,短短时间从五品的宗正少卿升到了从三品的工部侍郎,怎么能不让人眼热。

    为了热衷的权力,勾龙如渊也顾不了这么多,他直接找到秦桧说,“相公为天下大计,而群说横起,何不择人为台官,使尽击去,则相公之事遂矣。”急不可耐地想当秦桧的马前卒、捉兔狗。

    经“狗笼”这么一提醒,秦桧恍然大悟,何不用对付刘大中和赵鼎的办法来对付跟自己作对的人呢,于是才有“狗笼”御史中丞的任命。说说52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