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四章 先国后家(第2/3页)  铁马秋风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岳飞接过诏书一看,原来是赵构下的起复札子。

    赵构要求岳飞以国事为重,戴孝回鄂州视事,赵构最终还是做出了夺情的决定。

    岳飞捧着诏书,沉默了一会儿,仰天长叹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啊。”

    当日,岳飞宿在临安县。

    看着赵构的诏书,岳飞陷入了沉思,一边是忠,一边是孝,一边是家,一边是国,该如何取舍。

    岳飞想了很多,权衡了很久,守孝心切的他最终给赵构上了一封《乞终制札子》。

    第二日一早,岳飞又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

    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

    庐山多峭壁悬崖,瀑布飞泻,云雾缭绕。险峻与柔丽相济,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庐山群峰间,散布冈岭、壑谷、岩洞、怪石、瀑布、溪涧、湖潭,奇特瑰丽。

    岳母姚氏的墓地就在庐山的支脉株岭山北,一座被风水先生视为“卧虎舔尾”的山岗上。

    在从临安出发后的第二十日,姚氏的灵柩终于达到庐山,安葬在了株岭。

    而准备结庐守制的岳飞也收到了赵构的第二封起复诏,还沉浸在悲痛中岳飞随即给赵构上了《乞终制第二札子》。

    结果到了五月初一,尚书省以金字牌急脚递,传达了赵构不许再有“乞终制”的旨意。

    ……

    “官家,岳宣抚有札子来。”

    “呈上来吧。”赵构就是不看,也知道岳飞的札子里写的是什么。

    赵构打开札子瞄了一眼,果然是《乞终制第三札子》。

    赵构有些无奈地笑了笑,随手将札子丢在了一边。

    岳飞就是头犟牛啊。

    好吧,你三乞终制,那朕就三诏起复。

    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刘皇叔三顾茅庐也给请出山。

    朕三次下诏起复也算够意思了,古人说事不过三,希望你别让朕难做。

    “大伴,笔墨伺候。”

    第三封起复诏朕亲自动手,这样够诚意了吧。

    赵构提着笔,沉思了一会儿,就开始洋洋洒洒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卿颐终天年,连请守制者,经也。然国事多艰之秋,正人臣干股之日,反经行权,以墨縗视事,古人亦尝行之,不独卿始,何必过奏之耶?练兵襄阳,以窥中原,乃卿素志。诸将正在矢师效力,卿不可一日离军。当以恢复为重,尽孝于忠,更为所难。……吏士锐气,念家国世仇,建立殊勋,以遂扬名显亲之美。故兹亲笔,谅悉致怀,卿当勉之。绍兴六年五月二十八日,书赐岳飞。”

    六月初三,赵构御笔起复诏八百里加急送至庐山。

    赵构夺情之意如此坚决,诏书三下,而且第三封起复诏是赵构亲笔手书,言辞恳切,已经给足了面子,岳飞要是再坚持下去,那给人感觉就有些说不过去。

    忠孝忠孝,先忠后孝,忠孝不能两全时,只能是尽孝于忠。

    “娘,孩儿不孝,不能陪您了。”

    岳飞一边说着一边给母亲的坟茔上抔了几把新土,“您教孩儿精忠报国,孩儿一日都不曾忘,现在国家艰难,孩儿不得不先国后家。娘,您在天有灵保佑孩儿北伐成功,等孩儿规复了中原再来陪您左右。”

    说完,岳飞又跪了下来,拜了又拜。

    岳飞最终选择了先国后家,不过在他离职守孝的这几个月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四月下旬,刘光世派王师晟、郦琼在刘龙城打败伪齐军,俘虏伪齐军统制华知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