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终于看到活的皇帝了(第2/4页)  铁马秋风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流民太多,让卢知原大伤脑筋,一时想不出什么好法子。

    就在昨日夜间,接到紧急军情,金兀术大军于二月初三弃明州退到临安,也就是说金人真的打算北返,局势有所好转。

    当夜,卢知原和薛弼又一起钻进了书房,商议了大半天。

    第二天一早,卢知原和薛弼朝见赵构时,就正式恭请赵构移跸温州城外江心屿普寂寺。

    之所以请赵构驻跸普寂寺而不是直接入城,主要是考虑到现在赵构的精神状态。

    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惊吓中的赵构,可以说敏感的有点神经质了,如果直接请他入城,赵构可能不愿接受,到时候下不来台,自己前面的好事都白干了。

    普寂寺呢,在城外孤岛上,就在江心,一上楼船可以直接出海,所以在心理上更加有安全感。而且江心屿确实清净,可以让赵构绷紧的精神先松弛下来。

    这个过渡性方案也得到了赵构的首肯,这个卢知原还是很会揣摩圣意的嘛。

    “陛下,”卢知原笑着禀道:“微臣请陛下移跸普寂寺,还有点私心。”

    见到赵构得知金人打算北还,心情转好,卢知原也壮着胆子开起了玩笑。

    “噢,爱卿有何私心啊,从实招来。”赵构确实心情不错,跟着打趣道。

    “陛下恕罪,微臣请陛下移跸普寂寺,也是为了自己每日能省点脚力,贪图点安逸方便。”

    “哈哈,卢爱卿也偷懒。”

    这些日子来好像这是赵构第一次发出笑声,“好好,俗话说客随主便,我这个客人就听主人安排。”

    卢知原心中一喜。

    二月初六,赵构至温州江心屿,驻普寂寺。

    江心屿,位于瓯江中游,东西长、南北狭,为中国四大名屿。江心屿历史悠久,古时为两个小岛。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唐咸通七年(866),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宋开宝二年(969),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并先后建西塔、东塔。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古有江心十景:春城烟雨、海淀朝霞、瓯江月色、罗浮雪影、孟楼潮韵、翠微残照、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眼泉香。

    不得不说卢知原和薛弼两人有眼力会办事,久遭劫难的赵构一到江心屿,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江中小岛宁静、祥和,让赵构久疲的心真正地松了下来。

    赵构最喜欢在夜深人静时,沐浴在月色之下出来散步,看着月之清辉洒在江面,波光粼粼,水影摇曳,他就感觉前所未有的松弛。

    “大伴。”

    夜里的江风还是有点冷,赵构裹了裹身上的罩袍,望着中天的一轮明月和点点星光,叹道:“要是都能过上这样的安静日子该多好啊。”

    “官家。”

    跟在身后的邝珣赶紧应道:“难熬的日子都会过去的,赖官家圣明,等安定下来,百姓都会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的。”

    邝珣是赵构的藩邸旧人,贴身大太监,更有扬州护驾首功,可以说是赵构最信任的人,所以苗刘之变时,苗傅和刘正彦等人再怎么恨中官内侍,也没有动邝珣。

    邝珣知道赵构心里苦,皇帝当到这个份上,确实够他受的,赵构也只有私底下和邝珣才会吐几句心声。

    “朕背负的是祖宗基业,江山社稷,有很多事情也是不得已啊。”

    “官家受苦了。”

    他知道今日赵构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感慨,主要是今天收到了一个即是天大的好消息,也是一个极坏的坏消息:二月十三日,金兀术将临安府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