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疾病则乱(第1/3页)  扶桑镜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扶桑镜梦第三十五章 疾病则乱井伊扫部头就任幕府万人之上的大老,时间是安政五年四月二十三日,而他被刺身亡或者按幕府说的病重不能理政,则发生在今年三月的上巳节。

    这样算来,大老井伊的主政时间是不到两年——比他前任老中首席堀田正睦的任期还短,堀田好歹是从安政二年十月干到了安政五年六月,时长将近三年,就算减去井伊当大老的时段,那也足有两年半。

    井伊主政的时期,幕政到底有啥变化呢?

    除去“戊午密敕之案”和内斗,其实还他真干了不少事情:

    简单分成对外和对内两种好了。

    对外最有名的,当然是五国通商约定的签署了。

    安政五年,井伊在没有取得小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先后与米、兰、英、佛四国签署了通商约定,翌年又和鲁西亚签署了同样的约定,并按文化十年的旧约,与其分割了北方的云雾千岛。

    对此,扶桑有很多人不满,挑头的就是齐昭一系,认为退让太过。

    可直秀一系却对此评价很高,力不如人奈若何,该签就得签,否则可就真变成敬酒不吃吃罚酒了——直秀等人在北地反复折腾,只是往后推延了一年,也没最终改变与鲁西亚签约的发生。这就是形势使然,不得不如此。

    另外,后世有一个著名误解,那就是安政五国通商约定没有限期。其实呢,是有的,当时约定“十四年后修约”。至于后来改成无限期,那是庆应二年五月十三日幕府和西洋诸国签署的《改税约书》干的好事,而且那时也不是真的无限期,只是约定“如一方不同意,那关税不能更改”而已。

    而且别人不知道,直秀知道啊,在他原本的世界里,1859年8月,鲁人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9艘军舰兵临江户湾,提出“北地以北纬48°线划界,北虾夷地整体为鲁西亚所有”,但大老井伊一系予以坚定拒绝。

    从这件事上看,井伊并非一味的对外屈躬卑膝,只是实力相差悬殊,不得不服软罢了。

    而且,井伊还干了一件大事,可以证明他也不甘心一直屈从西洋诸国。

    这件大事对幕末的影响非常深远,真正开启了公武合体的序幕——虽然齐昭一系早就提议扶桑大事需要京都小朝廷的敕许,但实际上还是只基本停留在幕府上奏小朝廷审判的阶段。京都想插手大政,实际上既没有体制保证又缺乏和幕府的合作基础。

    当然了,如果齐昭一系掌权,那这两样有可能会补上。

    安政五年十月,也就是安政大狱开始后一个月,井伊在打压小朝廷的同时,开始试探,“能不能让皇室和德川家联姻?”

    在这之前,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倒是将女儿嫁给过皇室,但公方样自己娶的却是勘定奉行定员四人,可“锥处囊中,其末立见”,原本的大老爷们只会调和阴阳也就罢了,你小栗可是兰学先锋,又在长崎干了多年,学到的本事到哪里去了?!

    结果除了推广农学有所成就外,小栗连韭山炼铁所都没保住——1858年坦庵先生死后,幕府开始分拆韭山炼铁所,将人员、器械大量分流到汤岛铸炮厂、横滨炼铁所和石川岛船厂。

    按理说,这么开花散叶也没错,可是人、物要用起来啊,坦庵先生建立的先进管理制度在别的地方推行困难,这些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西洋学人才,很快学会了钻营奉承,跑冒滴漏那玩的甚是爽利——这倒是没辜负坦庵先生的眼光,都是聪明人啊,这学啥都賊快。

    幸好,当初在直秀的建议下,韭山炼铁所建了一批配套工厂,这些都是商人或江川自家的产业,人员也多来自绳武馆的老人和韭山本地人。而这些技工要么更信任韭山的施政环境,要么没编制想走也走不了,这才给韭山保留了元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