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黑船后幕府的治政革新1853-1855年(第1/3页)  扶桑镜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黑船来访后幕府的治政大革新(1853年-1855年)

    幕府因为不相信1852年兰国商馆的通报,所以没把米人来访当真,虽然之后在江户附近增了一些兵马,但当嘉永六年六月黑船真到了江户湾的时候,上下手忙脚乱,与米人的交涉完全是浦贺奉行一手包办的——江户遥控指挥。

    第一次黑船来访结束后,幕府开始了治政大革新。

    不过1853年还只是初步的调整,真正的大革新要等第二年黑船再来之后才真正开始。

    1853年黑船来访后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的幕府将军,第12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庆死于嘉永六年六月二十二日——黑船走后的第十天,死因据说是黑船到来前就有病在身,黑船走后病情突然加剧而死。

    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大奥医官(将军的御医)用药不当,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在家庆死后不久首席老中阿部正弘就将兰医伊东玄朴任命为御医,打破了二百多年来大奥医官全都是汉医的传统。

    当时的新任公方样是三十岁的家祥——嘉永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正式逢京都小朝廷的旨意继位,同时更名为家定。

    家祥的身体自幼虚弱,而且脾气古怪很难沟通,后世传闻这是铅中毒过重导致的——当时大奥女官的化妆粉里含铅量非常之高,认为他患有轻度脑瘫、体弱多病且智力低下。

    因此,实权逐渐转移到公方样的侧近群臣和幕府老中们的手中——侧近群臣是幕府将军的私人秘书和顾问,老中则是幕府名义上的最顶级执政官员,可以类比中华明代的司礼监和内阁,但因为家祥不给力,幕府的司礼监总体上斗不过内阁。

    当年的和历七月,在首席老中阿部正弘的提议下,幕府将米人国书译本分送各藩大名和重要幕臣征询对策。

    其实老中们送的是密信,也就是暗中行事,而且也不是所有大名和幕臣都得到了询问,可后来有人走漏了消息,朝野之间对此议论纷纷,最后幕府没办法,扩大了征询意见的范围,变成了所有大名和幕府重臣都可以提建议。

    后来也有不少诸侯的重臣、当时的名士、低级幕臣通过各种渠道递交了建白书(建议书)。

    根据搜集来的建白书,幕府在1853年采用了一些应对——更深一步的革新发生在1854年幕府被米人第二次黑船掐着脖子签订了《扶桑米国和亲约定》之后,总之1853年幕府还没吃到真正的苦头,所以革新力度不大。

    这些应对是:

    首先,幕府调整了一些役职变动,一些变动如下:

    水户老藩主德川齐昭被任命为海防挂,正式参与幕政。

    原浦贺奉行户田氏荣当了西丸留守居,原“浦贺奉行并”井户弘道升任大目付——据说是明升暗降,同时,池田长溥卸任大目付。

    精通兰学的名臣川路圣谟被任命勘定奉行。

    江川英龙被任命为勘定吟味役兼海防挂。

    之前被“谨慎”高岛舜臣(高岛秋帆)被放出,担当了韭山代官所的手代,协助江川英龙建御台场。

    以漂流民身份回国的中滨万次郎被幕府征召,在江川英龙的属下从事英文的翻译工作。

    胜义邦(胜海舟)出仕,作为“下田取缔手付”,在江川英龙的属下负责铁炮训练和兰书翻译。

    同时的政务变化:

    1,和历八月要求兰国商馆“罢杂货,代以输入军械”,算是正式开启了备战模式。

    2,九月十五日解除了“大船建造禁令”,允许各藩在向幕府报备后建造大船。同时幕府也允许各诸侯在报备过后建造台场、铸造大筒和新式铁炮。幕府同时自己也开始建造大船、铸炮和修台场——浦贺水军开始建造凤凰丸(与力中岛三郎助监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