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53-1855《扶鲁和亲约定》的签订(第1/3页)  扶桑镜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扶桑鲁西亚和亲及边界约定》的签订过程-普嘉廷1853年1854年的扶桑之旅

    鲁西亚特使普嘉廷1853年8月9日(和历嘉永六年7月18日)率领四艘风帆战舰组成的舰队抵达长崎。

    当时的长崎奉行水野忠笃采用了拖延的战术,将普嘉廷耗的火冒三丈,他突然宣称将直航江户湾,水野忠笃才告诉鲁西亚人,信早就送出去了,但幕府会仔细考虑后再派使者到长崎,这中间的时间最少要三个月。

    普嘉廷知道至少三个月才能得到答复后大失所望——因为他有个强劲的对手,那就是米国人佩里,他唯恐被米人占先提前打开扶桑的大门,从而导致鲁西亚的利益受损。

    1852年3月佩里就任米国东天竺舰队的司令官,被授予“扶桑开国”的指令,之后佩里向住在欧罗巴的著名的扶桑通西博尔德购买情报和地图。然后米国要迫使扶桑开国开港的消息终于传到了鲁西亚人的耳朵里——西博尔德因此被聘为鲁西亚的扶桑事务顾问。

    1850年涅维尔斯科伊船长已经发现乌龙江口可以通航大船,虽然在1852年鲁西亚并没有探索完整个乌龙江,但太平洋的出海口依然牵动了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雄心——从乌龙江口出海就是北虾夷岛,紧挨着的就是扶桑的虾夷地,因此鲁西亚人已经将扶桑划为自己在东方的潜在势力范围。

    虽然鲁西亚和米国当时的关系不错——联手抵制英吉利是双方的共同意愿,但尼古拉一世的词典里分享是个贬义词,他依然希望可以在扶桑谋取最大利益。

    听到佩里要率领舰队去扶桑后,皇帝尼古拉一世派心腹普嘉廷于1852年10月带着他的亲笔书信从欧罗巴出发,冀图赶在米国人之前到达扶桑。

    但普嘉廷的旗舰“帕拉达号”在途中遇上风暴受损需要修理,所以鲁西亚人的舰队直到1853年8月9日才抵达长崎,而佩里率领的黑船舰队是7月8日到达的浦贺。

    但是两只舰队都先后到过香江,因此普嘉廷是大概知道佩里的行踪的。

    因此普嘉廷心急如焚,但他知道自己的风帆战舰不利于在港湾中行动,因此他没有轻举妄动,而且也不敢执行宣称的“直航江户湾”计划,他的选择就是返回香江和松江探听米国人的收获——1844年米国与中华签订了《望厦约定》,在松江设有米人租借地,是米人在远东的大本营,因此佩里的舰队很可能会出现在那里。

    而且,中华英吉利南海之战后,英吉利、米国、佛兰西都与中华通过签署约定获取了重大利益,而鲁西亚却并未染指其中,普嘉廷也希望借此机会了解中华的内情看是否有机可乘——几年后普嘉廷如愿被任命为鲁西亚在中华的全权特使。

    果然,鲁西亚特使普嘉廷在松江遇到了米人提督佩里,他打听到佩里并未达成使命后欣喜若狂,他向佩里建议“彼此合作共同压迫扶桑令其开港”,但佩里对突然冒出来一个竞争对手大为光火,加上瞧不上鲁西亚舰队的实力,因此并没有同意普嘉廷联手的建议。

    普嘉廷何许人也,是未来几年在英吉利、佛兰西、中华之间火中取栗的人物,老奸巨猾的他趁佩里出港时突然拔锚前往扶桑——当时正是中华长发之乱的时候,佩里率舰队到中华南部沿海护侨去了。

    1854年1月,普嘉廷率领三艘帆船战舰再次驶入长崎,而且他大张旗鼓,在礼炮声中带着仪仗队、军乐队大摇大摆地登陆,他大吹特吹,说只要一艘战舰就可以突破长崎——他寄希望于扶桑官员分不清蒸汽舰和风帆舰的区别,希望能借助佩里黑船的威风。

    但普嘉廷遇到了一个老辣的对手——幕府的勘定奉行川路圣谟。

    在1853年接到长崎奉行水野忠笃的告警信后,幕府成立了以大目付筒井政宪和勘定奉行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