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9章,风波平息(第2/3页)  大明镇海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院教授四书五经和诸子真义。
    但这一点很快又遭到了其他人的强烈反对。
    这考科举已经很难了三十少进士、五十老明经就足以说明科举考试之难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你倒好竟然还有将这些新式学校转为传统的私塾和书院到时候这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就会一下子激增十倍、百倍、千倍。
    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三十少进士五十老明经了有些人可能考一辈子连个童生都考不上了。
    要知道一所新式小学的学生数量就有上千人有些大的小学甚至于有两三千人整个京津地区新式的学校有几十所属于十万计算的学生在里面读书。
    真要是全部转为私塾和书院那朝廷给北直隶这里的名额纵然再多十倍恐怕这里也会转变为地狱模式。
    天子和朝廷这边的处理是非常合适的。
    新式学校的学生培养出来是为了掌握技能为了方便以后做工的这私塾和书院培育出来的学生是为了考科举为了以后当官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的。
    两条路线不同的方向彼此互相存在这样挺好的。
    这当官、辅助帝王的自然是不需要太多由他们这些传统的大地主、大士绅、大官僚家族子弟来就可以了。
    至于普通大众认点字读点书明白点道理也是好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去做事至于辅助君王、治理天下就算了。
    事情和风波渐渐的平息京津地区也是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和繁华同时壬戌年科举考试也是很快就开始了。
    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又被科举考试的事情所吸引三年一次的伦才大典才子佳人的盛会总是有聊不完、说不够的典故。
    更何况这一次朝廷这边还新设置了一个东榜将南洋诸省、辽东、草原、西域以及大明藩属国的考生们聚在了一起。
    这是大明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三榜科举考试所以大明上下、甚至于海内外都在关注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情况。
    内阁首辅刘健出任主考官就足以说明朝廷对此时的重视直接让内阁首辅来主考要知道一般内阁首辅都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师这是给天子当老师的以往很少、很少有直接来当这个主考官的。
    这一次弘治皇帝却是让刘健来当主考官足以显示天子和朝廷对这一次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了。
    科举考试如期举行整个京城都在讨论着到底谁会成为这一次的状元。
    是来自陕西的才子康海呢?
    还是来自浙江余姚的孙清又或者是河南的李廷相?
    为此京城这边的赌坊也是再次开盘了一共列出了九九名举人让大家前来押宝其中有名满天下的才子也有一些来自海外藩属国的有名才子当然甚至于还有来自南洋的才子。
    总之伴随着科举考试的开始京城又变的热闹非凡起来。
    不过只有一个地方却是一下子变的冷请无比门可罗雀。
    远吏部尚书王鏊的府上王鏊一直都还没有走还没有回自己江南的老家养老。
    他不甘心啊。
    才五十多岁身强体壮的养什么老他都壮的可以吃掉一头鲸鱼了哪里是需要养老的年纪。
    他在等等着弘治皇帝的再次召见等着弘治皇帝再次启用他为此他也是没少往刘健、李东阳、谢迁甚至于张懋他们的府上走。
    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让他们帮忙给弘治皇帝说说情弘治皇帝这人耳根子软心肠好只要说一说自己还是有希望官复原职的。
    而且吏部尚书的位置空置下来之后内阁这边也是向弘治皇帝这边举荐了几次弘治皇帝这边都统统打回了。
    在王鏊看来弘治皇帝是在为自己留着这个位置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再来启用自己要不然留着这个位置做什么?
    为此王鏊还是开心的在等着。
    只是等着、等着突然间就开始觉得茶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