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争霸十强(2)(第1/2页)  承德围棋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承德市围棋天元战,应该是90年92年三年举办过三届,已知第三届冠军是朱元涛,第二届冠军是刘刚,首届冠军不清楚具体是谁。

    稍前还有两届名人战,冠军都是孟凡栋。第一届是与其他比赛一样形式的积分循环,第二届则由孟凡栋作为卫冕冠军,迎接江明挑战者挑战三番棋。

    江明获得了选拔赛第一名,挑战赛却输给了孟凡栋,很有些耿耿于怀。

    不过,那天晚上“害得”孟凡栋,既耽误了出门跑业务,又一宿连输四局,也报了仇。

    95年的十强赛,同样已经是第三届。

    前面两届李铁如都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也没敢参加;冠军是谁不清楚。孟凡栋只记得得过一次。

    由于职工赛刚过不久,所以外县区过来参加者寥寥无几。与前面那些比赛类似,只有四五十人参加,规模较小。

    首先,马少没参加;然后是李友、申勇没参加。

    其余高手,张游参加了,孟凡栋、江明和潘良三人组成一个团体参加了比赛,应该是代表水利局。刘刚参加了。

    柴录丰、疙瘩、陈小军一直都很活跃,这次也继续参加。

    年轻人中的代表人物,小严和赵东宏也参加了。高手唯独缺席了高嗣。

    现在,高嗣还在石家庄上中专。江明没上大学,不过参加比赛,这也是最后一次。

    这届比赛在西大街南侧的热河饭店举办的,所有参赛人员,是赛前一天晚上集合,申老师主持召开提前的开幕式,讲解比赛须知。

    这样做,意思是第二天上午来了就能直接开赛。另外,本次比赛还有一个插曲,冠军奖金还是一百元,亚军没有奖金,改为一副应式围棋;第三名奖金五十元。

    每个人报名费五十元,其后的第四名到第六名,都奖励三十元,第七名至第十名,均奖励二十元。

    后面的只是意思意思,关键是那副应式围棋引人注目。

    应昌期(1917.10-1997.,祖籍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宝岛金融界、实业界著名人士,宁波市荣誉市民,应氏围棋计点制创造人,被誉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20世纪中国围棋之父“。

    应昌期先生一生在自己的事业上有着不小成就,但是令他为天下所知的却是他与围棋结下的不解之缘。

    从幼年起,应昌期就对围棋有着浓厚的兴趣。

    6岁就学会了围棋,12岁报名参加慈溪县围棋比赛,获冠军;在上海统源银行当练习生时,虽收入微薄,但仍不忘围棋,悉心钻研;同时还投书上海《新闻报》,建议举办新闻棋赛和开设围棋专栏,《新闻报》主笔阅信后击节赞赏,还真的开出了围棋专栏,成为美谈。

    即使在八年抗战时期,生活颠沛流离,艰辛备尝,他也随身携带着围棋。

    1946年到宝岛,生活安定后,即在家设置棋室,号称“五窗填满斋“,广邀亲朋好友会棋,切磋棋艺。

    早年间旅居上海,应昌期目击了日本棋馆制度良好,棋具、书籍完备,而国内则棋风式微,无人过问。

    中日围棋消长的情势,使他感慨万千,因而萌生了振兴中华棋艺、改革围棋的志向。

    1952年,中华围棋会在台北光复,应昌期任总干事,后又任副会长、会长等职,出钱出力,致力于普及围棋事业数十年,对围棋的发展贡献良多。

    他建立了职业围棋制度,举办了多项新闻棋战,借助媒体力量大大推动了围棋事业;20年潜心研究发明了“计点制“新围棋规则,以完整公平的规则来废除日本棋规中不合理的判例,达到了“绝无判例“、“几无和棋“之目标,号称“迄今为止最合理、完备,符合时代需求的围棋规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应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