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承德围棋(2)(第1/2页)  承德围棋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里不愿意承认对下围棋的“玩物丧志”的无端指责,也不会无谓地拔高下围棋;这就只是一项不错的娱乐活动,它最多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非不可缺少,也绝不可能是导致人们“没出息”的罪魁祸首。

    我们中国智慧的古人早有相关论断,闻达与否,端在于遇合也。

    点到为止,这方面不宜多谈。再深入,就有可能涉及到更多更麻烦的哲学问题,稍一寻思,就脑阔疼。

    前面说到,由于1962年,陈毅元帅来承德,与地区杨领导下围棋,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承德也有会下围棋的人,师专的中文系老师高亢,下得还挺不赖呢。

    这只能算导火索或者起源,只是有少少那么两三个人。

    而后,受到此事影响,有几个年轻人也开始下围棋,再之后就带动了一些更年轻的开始学围棋、下围棋;这些人应该是第一批下围棋的爱好者。

    这些人都算是承德围棋元老级人物。有王贵正、焉月阳,这是水平最高的两位。

    其实王贵正是七十年代水平最高的,他是天津人,大学生,分配到承德上班,后来调了回去。

    还有俩人,一是杨占山,一是申执功。

    杨占山是河北师大毕业生,在大学观看教授们下围棋,就学会了。申执功是承德师专毕业,就分到了市体委上班。

    七十年代初那时候,杨占山二十余岁,年富力强喜欢热闹,就经常热心张罗组织比赛。那时候也没有电视,很可能也看不上电影,人们都是想方设法传口信,晚上下班后去哪里聚齐,随便扒拉口饭,就开始比赛。

    这已经是最好的娱乐,参与者都乐在其中。

    申执功那时三十余岁,但还只是竞赛科的一名普通科员。水平一般,只是偶尔才被大家叫去一起玩。

    于是,承德围棋的前两次正式有记录的比赛,就是1977年和1982年两次;其实,期间还有很多次,都没有正式记录。

    第一次比赛,是焉月阳出人意料地夺走了冠军,而非众望所归的王贵正。五年后的第二次比赛,王贵正才拿到冠军。

    1977年,杨占山成立山庄棋社,自任社长。第一期只有七人,他之后是许春生、李新、宋益好、张立民、刘刚、吴岩。几个人都是当时的新锐棋手。

    第二期,才加进来申执功、江嘉瑜、史祥存、石成玉、李友、高正凯、于广哲、张志宇等人。

    不久之后,山庄棋社被改为承德棋协,反正还是民间组织。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杨占山居然是中国棋院首任院长陈祖德的把兄弟!陈祖德是老大,杨是行二,吴淞生是老三。过去他与棋院里面那些“大员”都非常熟悉。

    推测,这是改为棋协之后,他和李友、张志宇(体委的)开始负责少儿围棋培训;他去北京的中国棋院,口才出众,说话干净利索,没有半个字废话啰嗦,凭三寸不烂之舌,与陈院长等混熟的。

    83年之后,最隆重而且许多人都还记忆犹新的比赛,就是87年的升段赛。李新冠军,勇夺业余四段。申勇(申执功的儿子,承德大学老师)、许春生、刘刚随后,定为业余三段。

    年方19的承德师专学生张游发挥很好,勇夺业余二段,令很多人一下子记住了这个瘦高小伙。

    同样是后起之秀的,孟凡栋、马少恒、吴建中,都定为业余一级。

    以上提到名字的,还有许多没有提及的,都是承德围棋的第一批人。

    还有许多影响不那么大的比赛,现在已经无处追寻出处和具体情况。

    在王、焉二位高手之后,涌现出新的五大高手,都是正式比赛拿过冠军的,分别是李新、李友、刘刚、申勇、高大宇这五人。最后一位与前面几位相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