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九章 被坑了(第1/2页)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就是芜湖?”

    船队驶抵长江与青戈江的交汇口,朱涛眺望着岸上的芜湖城,后者明显已经生起了骚乱。

    毕竟他们可都亲眼见到了清军大败的。

    翟大成见势不妙便干脆利索的跑路了,那火船攻势自然就不了了之,残存的清军纷纷投降。

    后头的大人物都跑了,他们还拼个屁命啊。

    哪怕是一些都打定主意拼命的人见此也都泄了劲儿了。

    所以说,四艘红单船屁股后的海船和沙船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接战,便轻松抵到了此次的目的地——芜湖!

    芜湖并不是一座可有可无的城池,这里已经是上千年来都声名远扬的“江东名邑”、“吴楚名区”。汉唐时期就是全国最重要的铜生产基地,到了朱明中后期成为了江南最出名的浆染业中心,然后现在还成为了“四大米市”之一。

    虽然还比不上无锡,后者在乾隆年间为太湖流域和两浙漕粮集中地及江南最著名的粮食市场,年吞吐量达七八百万石。粮食堆栈容量为东南各省之冠,粮食加工业亦是全国5大碾米中心。

    但这并不能说芜湖就可有可无了。

    这里的粮食交易量也是颇为可观的,更别说这儿还是江南最重要的浆染中心和铜器制造中心。

    反正是沿江很出名的一座城市。

    陈军如果能‘洗劫’了这儿,对整个长江一线都是一次极大的震慑!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地方根本就没几个清军。

    江南的清军现在都集中到江宁、镇江和太湖流域了。

    芜湖再有份量,比之江宁、镇江和苏州等地来它还要差着劲呢。

    当地官府只能自发的搞起民团丁壮。

    但这些东西如何是轻轻松松就能搞得起来的啊。

    看看清末时候各地蜂起的团练,除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几人拉起的队伍外,其他的又如何成事了?

    团练想要搞成必须要有官府的支持。

    这样就也往往形成了官府来主导的结果。

    这个大清的官儿连正儿八经的经制之师都能搞得稀烂,用他们来搞民团,这不是更加可笑吗?

    芜湖现在的民团账面上也有一两千人。

    可现在能聚集的却只有七八百人,连个城墙都站不满,除了几十条破烂土墙,见劈山炮这种小炮都不见一门,他们还守个屁城。

    船队沿着青戈江插入到芜湖南城墙外,上百门大炮对着城头一阵狂轰滥炸,四艘海船和四艘沙船装载的陈军,就跟恶虎一样扑向了岸畔。

    别看人数也才一千人,但轻轻松松的就控制了整个城池。

    从战船开炮到陈军控制住了芜湖大大小小的城门,整场战斗耗时还不到一个小时,伤亡甚至只有十余人。

    更关键的是,这场战斗的烈度很低,无论是陈军还是清军,伤亡都不大,所以城市也就没有遭受什么破坏,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对于志在夺取财物、牲畜与粮食的陈军来说,真的是再理想不过了。

    不过陈军虽然是在“杀烧抢掠”,但这“杀烧抢掠”也是有说头的,可不是跟当年鞑子入关时候那样肆无忌惮,不是不管不顾的把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陈军的杀,是只针对抵抗者。

    烧是只针对官府。

    比如一些清廷官府的粮库,搬不完用不完的粮食就一把火烧了;还有一些官办的作坊,比如药粉局、兵仗局之类,以及草场、巡检司、课税局之类的东西,全一把火烧了。

    但不能放火烧衙门,衙门可不只是单纯的官老爷断案深谙的地方,那里头还储存着大量的文案存档,记录着当地最基本的丁口、土地、税务等信息,一把火烧了容易再重新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