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一章 一封信和一枚戒指(第2/2页)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河至济宁的运河。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尚书李处巽、漕运刺使马之贞,统民工251万人,开挖了安山以北,经阳谷、聊城至临清的运河。两河竣工后遂沟通了京杭大运河航运,安山镇遂成为运河航船货物转运中枢,商旅云集,店铺遍布,白天千帆竞发,帆樯林立,夜晚桅灯高挂,渔火漫天。至今依旧是鲁西南最大的水旱码头和商业重镇。

    梁行舟是漕帮出身,在安山镇有秘密据点经营也不稀奇。

    赵亮意想不到的是梁行舟的警惕性竟是如此之高。不仅没有在小院里落脚,留下的接头地点也不在济南城中。

    不过这样一来也更显出了梁行舟的‘才能’!

    赵亮想了想倒更高兴了,因为这种人正是他现在所需要的干将。

    赵亮在济南城又盘恒了几日才正式告别了安和壁,乘坐运船往淮南去。没时间逗留了,再不走运河就要封河了。

    留下了在济南城办事,然后在安山镇又留下了飞卢。

    赵亮几乎是踩着封河的点的来到了清江浦。虽然已经是入冬时节,运河眼看就要封河,可这地方依旧非一般的繁华。

    赵亮走南闯北这几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燕京城就不说了,临清、开封、济南,赊店、周家口、朱仙镇、张秋,这都是商业极繁华的地方。

    可是拿他们跟清江浦一比……

    赵亮心里竟然觉得清江浦要更胜不少。这地儿看着简直比临清都要强出一档来。

    “南船北马,九省通衢”,显赫交通要冲地位赋予了清江浦过于极致的繁华。这里光是人口就顶的了五个周家口,比之江宁城还要多,仅在石码头领有营业执照、专为往来行旅服务的脚夫就有约15000人。重要性上,明明连个县城都不算的清江浦(码头,虽然有江南河道总督驻节)却赫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

    赵亮抵到这儿的时候已经近黄昏,下船后沿着码头转悠了没多时,夜幕就笼罩了来。然后他就看到清江浦的夜景——夜火连淮水,灯影半临水。那可真不是虚假的。

    不过他现在并没有搞事儿的心,赵亮只想着赶快找三五个一等一的淮扬菜大厨,送去京城去。完成之前打出的幌子的同时,趁机再给和珅送上一个,加深一下彼此间的情谊。

    当然了,他自己也会留下一个。

    作为一个前世屡屡为减肥发愁的二百斤大胖子,赵亮很为今世这不长胖的身体竖大拇指。

    哥又不是没钱?什么山珍海味的搞不来?

    他不止要把全国各地的菜系名吃通通汇聚于松鹤楼一处,自家的灶房里也必须全都有。

    这是一个资深吃货的人生信条!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