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境随心转,莫向外求(第1/3页)  我真不是谪仙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咩咩”两声,楚逸屁股底下的沙子里突然冒出一只肥美的小羊。

    这倒把楚逸吓了一大跳,随即恍然大悟,对着虫姐开心道:“还是虫姐对我好啊。”

    虫姐“咯咯”笑了两声,但此时,楚逸听在耳朵中却觉得这笑声很是悦耳。

    楚逸不免好奇起来,究其原因,还是他的心境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来自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对虫姐态度的改变。

    有人说,这世上不是鬼怕人,而是人怕鬼。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人心的复杂,细微之处,变幻莫测,难以琢磨。

    所以,世间大多数人是心境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心随境转。

    这样的人,会过的很小心,尤其是那些特别敏感的或者在乎别人眼光的,获得别人的认可或肯定,又或者生怕别人怒火和淫威。

    这世上真正楚逸。

    此时,他隐约摸到一丝达到“色彩抹净”的路径,但始终处于朦胧的状态,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

    他又回想起空灵岸中,那个中年书生的那番话:人心如镜,照山是山,照水是水。但因尘世懵懂,又或浮尘所染,镜中所见,面目全非。是谁,不是谁,谁又能说的清,道的明?

    人心如镜,又因尘世懵懂,又或浮尘所染,镜中所见,面目全非。

    面目全非,或许是沾染太多色彩,便有万般不清净。

    按如果倒推过来,若要清净,就需色彩抹净,也就是擦去浮尘。而浮尘又因人心被外界诱惑而产生。那么,扫去心中浮尘自然便将心从外转向内,追求内心的自我。

    世人多少心向外求。而要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唯有心向内求。

    如此说来,要做到色彩抹净的唯一道路,那就是“莫向外求,但从心觅”。

    七级浮屠塔内,“阴神”楚逸缓缓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非相者,“无相”也。如来者,一心也;若见本心从本以来寂灭,与如来无二,即是见如来。是故,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刹那间,楚逸识海掀起惊涛骇浪,八个小篆金子,闪闪发光:“境随心转,莫向外求”。

    境随心转,那便相当于掌控了部分的天地法则,可呼风唤雨,可电闪雷鸣,可搬山倒海,可撒豆成兵......这就是仙人的神通。没有花哨的口诀,绚烂的色彩,只是简单,简单到极致,能够做到返璞归真。

    莫向外求,那是追求本心。若见自心自性,则一切本自具足、清净、平等、不动、不生不灭,故而达到“万法从心生,万法从心灭”的超凡境界。

    一个是道,一个是佛。

    却在刹那间,融合在一起,竟然没有丝毫的相冲突的地方,是那样的和谐与安详。

    直到此刻,楚逸才意识到,所谓的道佛其实并不是两家单独隔离的法义,而是相辅相成的。只不过,被人故意割裂开来,产生两种不同教义,并且在修道途中形成门派之见。

    道佛如此,道魔亦如是如此。

    这天底下万物,都逃不脱天地之间最底层的运行规律:万物归一。

    他实在没想到,那次无意中闯入了空灵岸,中年书生和中年和尚自顾说的那番话给他如此大的启示。

    这难得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楚逸暂时抛开这个困扰他的疑惑。其实,从他进入京都那一刻起,他对自己就有了棋子的想法。当一个人的人生际遇太过梦幻,太过不真实,那就必然有其用意。

    如果,他现在是棋子,那么就必须拜托棋子的命运,成为与下棋人可以并肩的人物。唯有,方能在这世间生存下去!

    鬼见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