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1章 真假1微米(4)(第2/3页)  重生之北国科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规模投资,实际是银行借款。

    这两年,光电算是把冰城各大银行都借遍了。

    冰城很多企业,跑到市政府去告状,说他们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了影响。这些企业,都是正牌的国营企业,他们的声音也是很响亮的。

    这种声音,其实去年就有。

    光电集团的出现,确实对冰城的社会资金产生了挤占效应。光电拿到的银行贷款多了,自然,其他企业得到的银行贷款也就相应减少。

    尤其在1991年三角债最严重的时期,光电的出现,使得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但光电的出现,也不完全是负面效应。首先是led产业链的兴起,激活了整个电子企业。这些本来是负担最重的一批企业,不需要政府救济了。

    其次,光电的销售市场,基本上都是面向国际市场,所以它带来的资金完全属于额外的资金。这部分的外汇收入,到了国内,则需要被兑换为人民币,这种人民币,就属于额外增发出来的。也就是说,冰城的银行系统里,就会多出等量的资金。

    正负相抵,大体持平。但具体到某些企业上,就很难说了。

    ————————

    “没有国家的投资,那建晶圆厂的投资从哪里来?你准备晶圆厂和tft-lcd,两条路同时进行吗?”

    光电已经欠了一股债。欠银行的,欠设备供应商的,欠施工单位的。要不是看在大屏led这棵摇钱树的面子上,早该围上来追款了。

    “第一,这个晶圆厂,不会这么快启动。这个工程的启动,至少要等lcd项目上正轨,也就是《全彩科技》挣钱以后才会进行。”

    “那大概是什么时候?”

    “我的预期,也许是年底,也许是明年。”

    建立一个新的晶圆厂,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它不仅仅是厂房,而且包括人力资源。

    tft-lcd的人力资源,实际是通过led产业训练出来的。

    “第二个,新工厂投资不会这么大。我们也没有必要一次就追求太高的产线指标。”

    成永兴在研究历史上几个重大项目的时候,总是不能很好理解过去人的一些思路。

    以908为例子,这个工程的目标是,月产1.2万片、6英寸、0.8-1.2微米的芯片生产线。

    而此时中国的实际工艺水准,是4-5英寸,2-3微米。这样的话,908工程的目标里,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大的进步,一个是,4英寸->6英寸。另一个是2微米->1微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把两个大的进步,放在一个项目里去实施呢?

    一个个来不好吗?解决了一个,再去解决另一个。

    过高的标准,导致项目的难度加大,最后耗时七年才完成。结果一建成,就过时。

    成永兴已经习惯了小步快跑的前进方法,对这种每次上大台阶的做法,实在是不习惯。

    led时代,《巨大高科》是以季度为单位进行技术演进。

    lcd时代,《全彩科技》以半年为周期,向前进化。

    到了晶圆时代,前进的脚步,最多是以年为单位。钱砸下去,马上要看到水花。

    ————————

    “我们两个要怎么分工?”

    “这次的多重图案技术验证,以叶静为主。”

    成永兴想了一会,觉得叶静这种沉稳的格,会更加合适一些。

    多重图案技术,思路上非常简单,但历史上,不少企业都在这个工艺上栽了跟头,说明它还是有些难度的。

    不过成永兴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他所知道的信息,都是各厂家千锤百炼的结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