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记忆体和计算体(未来篇)(第1/3页)  重生之北国科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应部分读者要求,写了这篇外传。

    明早同一时间,第三卷《真爱》会在北国频道,准时开播。故事会更精彩!

    ————————

    ...

    “请大家跟着我!”

    漂浮的导游机器人小姐,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程兴跟着同伴们,随着指令下了摆渡车,走进一座巨大的水泥建筑里。

    他是来参加面试的。这是工大特长班招生计划里的最后一个环节。面试结束后,考生们就被组织起来,参加了这个临时的参观团。

    “这座教学楼,始建于1955年,至今已经有接近100年代的历史了。”

    导游小姐的三维影像,被飞行圆盘投射到了大厅的中央。随着她手指的方向,旁边的一个个显示台,依次亮了起来。久不使用的大楼,突然间恢复了活力。

    程兴也跟身边的年轻人一样,被这些闪动的信息所吸引。三维的展示台本身,倒没有什么,但里面的内容,很多为大家所熟悉。

    队伍里的年轻人,来自天南地北。现在都汇聚在这里,聚精会神,听着导游小姐的解说。

    “大家请跟上!”

    导游小姐,简单介绍完学校的校史之后,继续前进。众人转过一个屏风,来到一个更大型的空间。这个场馆有些奇怪,地面是倾斜的,感觉起来,以前是个电影院的样子。

    “这是文史馆!”导游的声音,与场馆的音响系统相连,同步的放了出来。声音就好像在程兴的耳边响起,无处不在。

    墙边的一块块展示台,也随着导游小姐的声音,依次亮起。

    展示一直在继续...

    ————————

    “第三个展台,是校史里最为著名的一份讲演稿,这份稿件被近代的科研人员,高度评价。大家可以靠近一下,自行观察。”

    这份手稿的名气很大,有些学生对它感兴趣。程兴正好就站在展示台的前面,他被后面挤上来的人群,差点就推到了玻璃隔断上。

    “这份手稿,是由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学生时代共同完成的。大家仍然可以在这里,清晰的看到他们当日的笔迹。”

    程兴也不由得向眼前的手稿看去。确实,这份手稿上一看就是两个人的笔迹。一个清秀整齐,另一个则十分潦草。

    程兴正好站在第一页前面,不自觉的读了起来。

    “以古鉴今。

    今天讨论的是一种全新类型的传感器,mems传感器,或者是半导体传感器。

    在讨论这种新型传感器之前,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开发这种传感器,它的市场有多大。

    这里,要先对几个假设,或者是假说,进行复习。

    第一条,摩尔定律!单位面积上,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会以每两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增加。这条理论,鼎鼎大名,不需要多解释。

    第二条,体积定律!主流计算机的体积,每15年,就缩小90%,也就是为上一代的1/10。

    1946年,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占地150平米。

    1960年,第一代晶体管计算机,占地20米。

    1975年,第一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大型机时代,占地2米。

    1989年的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电脑,是旅行袋,或者手提箱大小。

    套用这两个理论,让我们去预测未来,未来的电脑,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

    ————————

    程兴正看得入神,导游小姐已经漂浮到了队伍的身边。

    “这份演讲稿,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体积进化理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