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9章 阳鼎系统,集上老僧(第1/4页)  鉴宝无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葛,你想跟着一起参研?”吴大志接口。    “是啊。”葛亮接着解释,“我知道我帮不上什么忙,我也不是想偷师,我就是想帮您打打下手,再者提前有个过程,到了实地说不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吴大志笑了笑,“说什么偷师,你想学,我也可以教你。不过,你师爷师父那边······”    “我师爷师父都说过,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嗯,老六倒是没有什么门户之见,他收的徒弟,还有带艺投师的。”    “这么说,您同意了?”    “这有什么不同意的?正好,你年轻,有些辅助性的工作,可能比我来得快。”吴大志顿了顿,“不过,我静心参研的时候,还是得一个人,不受打扰;其他时间你有什么想问的可以问,关联工作你也可以参与。”    “好的,我明白了,必定全力以赴。”    ······    接下来参研的是四只阳鼎的秘藏之处。    阳鼎于山。    大家都觉得秘藏之处的变数要比阴鼎小。    因为就算历经两千余年,山的自然变化也比水小;而且有山的地方,人为改造的可能性相对偏低,“热闹”起来的可能性也相对偏低。    葛亮只要不是吴大志独立静心参研的时间,都会跟着忙起来。    参研“定位”这种事儿,有些测算本来是吴大志自己来的,现在葛亮加入,吴大志确实能轻松一些。    吴夺在空闲之时,除了梳理总结自己之前的古玩心得,也经常和权浩然讨论,感觉自己这一段时间也精进了不少。    不过,阳鼎位置的参研,进度之慢却超出了吴夺的预料。    五天过去了,还是一个位置也没参研出来。    这天上午,吴大志一个人关在屋里参研,葛亮则和吴夺和权浩然一起交流。    这四只阳鼎的位置,其实是三处,因为南方的阳鼎荆州鼎和北方的阳鼎兖州鼎,基本算在一处地方,这地方是“双峰一线天”。    这一点吴夺在地下迷宫见到“地理模型”之时就知道了。    而跟着忙了五天的葛亮进一步解释,这三处位置和阴鼎的四处位置不同的是,需要全盘参研的同时相互佐证,才能将每一个具体范围缩小到相对可用的情况。    若是只参研一处,不仅难度极大,而且只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不合用。    这其中,还有“一二三”的关系,那就是这三处位置,其实是一座山、两座山、三座山。    西方阳鼎雍州鼎,是在一座山之中。    根据“地理模型”,有可能是在战国时期的某段古长城之下。当然,如今这段古长城还在不在两说;但曾经有过,就能查阅史料。    南方阳鼎荆州鼎和北方阳鼎兖州鼎,是在两座山之中,或者说两座山之间——双峰一线天嘛。    而东方阳鼎徐州鼎,则是在三座山之中。    “地理模型”中有“三峰连珠”。虽然徐州鼎应该在中间那座山秘藏,但实地情况,是有三座山并立,这是个显著特征。    这三处位置,连点成线,也会构成一个三角形。而中央阳鼎豫州鼎的秘藏之处,必在这个三角形的范围之内。    根据种种因素,参研四只阳鼎的秘藏之处,相对就要更加“系统”一些,不能像之前参研阴鼎那般各个击破了。    所以,耗时才会偏长。    但是,一旦有了结果,那么就基本上全盘定局了。    吴夺之前猜测,除了出了“意外”的冀州鼎,其他的鼎,各自都应该秘藏在原先的古九州范围内。但实际上,秘藏于“双峰一线天”的两只阳鼎,必有一只不在对应的古九州范围内了。    因为古荆州和古兖州并不接壤,所以“双峰一线天”不可能出现在边界处。    吴夺早就知道这一点。但如果“双峰一线天”在古荆州或者古兖州其中之一,那也算是勉强符合猜测了。    这两只阳鼎秘藏之处的“建造”,有可能是最后完成的;图“省事”也罢,有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