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8章 你这是在怀疑孤的凝聚力么(第2/4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灭了的。包括三万被刘备军歼灭的,三万是被刘备军策反起义、俘虏投降的。另外四万则是被袁绍曹操歼灭和俘虏、招降。    不过,最后剩下的这四成,才算是袁术的嫡系真正实力,不是死硬跟着他混的、意志不够鉴定的,都投了,想干掉他们绝对不容易。    袁绍在袁术往东退缩后,除了对雒阳依然有极大兴趣之外,其他方向也有点懒得下死力追击了,反而纷纷把矛头调整防备刘备。    袁绍之所以这么干,也有他一贯贪小便宜的因素在作祟:袁绍非常清楚,把袁术的二十万人干到只剩八万人,比干掉最后的八万人,要轻松得多。    因为前者是利用了袁术人心惶惶想要放弃一部分领地、收缩撤退,对方没有死战到底之心。而最后八万困在两淮的士兵,已经是退无可退了,要么是将领们都有参与弑君的罪孽背在身上,军官们都不敢轻易投降。    既然如此,把最后的困兽之斗狗急跳墙之战交给曹操去扫尾,也能节约袁绍的实力。二来根据几年前的“鸿沟为界之约”,两淮大部分地区确实是曹操的势力范围,袁绍把肥肉吃了把硬骨头让曹操啃,这很合理。    袁绍目前只对还在雒阳包围圈里的肥肉感兴趣,而且也已经开始派出外交使者试图里应外合,直接体面地劝降拿下雒阳地区。    袁绍对雒阳垂涎,刘备阵营当然也不肯放弃。在张飞带兵堵在昆阳、叶县与袁绍军相持,马超往南沿大别山圈地至夏口的情况下,刘备军在南阳盆地唯一的机动有生力量,就是赵云的部队了——    也就是李素当初带来的荆州军,李素本人打通武关道回长安复命后,部队暂时交给赵云、高顺统领。    赵云得到张飞的通报后,也来不及请示刘备,就把最后攻克宛城的任务交给了高顺,赵云自己分兵北上,模仿之前北伐雒阳的路线,想继续走鲁阳攻破雒阳八关的南部三关。    可也不知道袁术留在雒阳断后牵制的部队是铁了心恐惧被刘备阵营俘获,还是袁术走的时候交代了,这些将士在守卫伊阙、太谷阻挡赵云的时候还是非常卖命的,似乎真的是打算谈好条件后体面地投降袁绍。    赵云虽强,但正面硬攻要十天半个月内拿下洛阳周边的关隘还是很有难度的。    至此,分赃袁术地盘的活儿,基本上看起来软骨头和肥肉都分完了,剩下的都是棘手的问题。    ……    东线战场分赃圈地的工作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刘备和李素在雒阳,也是有千头万绪的事儿要处理。    一方面是刘备的称帝事宜必须要准备,这事儿在雒阳正式攻下之后,随时都会举办。快的话可能五月份之内就会发生,最慢应该也在六月初一。这些主要交给管宁郗虑程秉之类的人处理就行了。    同时,称帝之前的造势、政治牌的争斗,对己方变法工作的整顿、对敌对阵营变法的诋毁、对天下世家大族的争取和整改,无一不需要花精力好好对待。    另外,还有一些战俘和战犯的处理工作,需要见缝插针处置。    四月二十二日,也就是李素回到长安后的第三天。因为刘备考虑到他征战劳顿,所以这几天都没给他安排活儿,让他先回家陪陪家人,放了两天假。    李素的嫡长子都半岁多了,但这孩子自从满月酒摆完后就没再见过父亲,直到此刻李素回来,以至于根本就认不住来。李素当然要陪妻儿熟悉一下。    结果,假期还没过完,刘备就喊他去宫里赴宴,顺便接见一个远道而来的使者,似乎是有大事需要让他也知道一下。    李素就跟妻子道了个歉,表示只是进宫吃顿饭,不会忙碌到的。    到了未央宫后,直奔宣室殿,刘备居然是在宣室殿接见的外使,看来颇为郑重。    李素观察了一下对方之后,依稀有些印象,但不太想得起来了,旁边有其他谋士提醒,他才想起来人是辽东太守糜竺麾下的田畴。    这都八年没见了,李素忘了对方长相也很正常。    “田子泰?为何到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