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8章 曹操的忠诚变质了(第4/5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袁绍需要一个人来我这儿卧底时,文若才自告奋勇,一心一意助我。

    如今我虽然能破局,却要默视天子蒙难,甚至是侧面引诱袁术出手导致天子蒙难,这种歹毒之计,文若又岂会教我……唉。

    不过,文若有文若的苦衷,他的持重,虽然不能让我开拓,却能让我保住天下第一忠于今上的汉臣之名。若是我真为了不被袁绍攻打,就在这种大是大非上动摇。将来陛下若是真的遭了不测,以我现在依附袁绍的姿态,肯定得表态拥戴袁绍所立的傀儡燕王了。

    如此一来,我军在天眷方面目前的优势,可就彻底成了劣势——今上在位,我是跟今上有恩的人,袁绍是跟今上互有猜忌的人。燕王继位后,袁绍才是首倡拥立的第一功,到时候愈发煊赫熏天,而我却成了曾经劝阻袁绍拥立燕王的人,恐怕不出数年,袁绍挟新君之命,光靠‘朝廷’旨意,都能夺走我不少权柄郡县!如今刀头舐血拼死打下来的疆域……”

    政治站队带来的遗产,一旦换了皇帝,那就都不在了,而且甚至要彻底翻盘。

    当初关东士大夫之所以不能忍董卓废立,其实其中还有一层原因——当初他们都表态支持过何进了!何进是趁着先帝死的时候,打时间差立了刘辩后立刻诛杀了蹇硕。董卓假借先帝原意立了刘协之后,一旦刘协长大,如果天下太平,未必不会清算当初帮何进的人。

    真要是有那一天,袁绍这些人,说不定就是桓帝杀梁冀时那些“梁冀党羽”的下场,而何进哪怕已经死了,说不定都会被当成梁冀第二清算其家人。

    或许刘协长大了依然会仁慈,但那些人都不敢拿自己的命去赌遇到一个仁君,只能说华夏文明谋立的猜疑链太残酷了,不死不休,非得一方彻底斩尽杀绝斩草除根,另一方才彻底放心。

    曹操还是很清醒的,他知道荀彧和郭嘉都是对事不对人,都是在帮他出谋划策,没有私心,但他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郭嘉更灵活,但也因此更妥协。

    荀彧没那么多奇计,但荀彧有原则。

    郭嘉没有立刻接话,他静静地又喝了几杯,等主公自己想明白,最后说:“形势如此,我军没有万全之策,只能明公自行取舍。而且,若是依我之计,哪怕对袁绍示好、甚至对燕王更进一步示好,只要不让今上知道,那我们就暂时没有损失。

    另一方面,数年之后的事情,谁说的好呢?就算我们引诱得袁术愈发暴躁妄为,但我们的鼓动,也是袁刘曹三家中,最为隐晦暗秘的。

    如果事到临头有变,比如袁术动手时没有万全把握,又或者他勤王对付董承时,天子又脱离了董承,可以不被袁术借董承之手弑君,那我们还有机会呢?要是有机会,我们就抓住,救出天子,我们挟天子以令天下,这都是可以随机应变的。

    若是最后实在没有机会,大不了摆出一副甘附骥尾的姿态,暂时臣服袁绍,表示愿意帮助袁绍对付刘备,若是袁绍内部有变,我们也有辅佐燕王的机会。只不过,燕王肯定不会像今上那样对明公毫无保留、心存善意,真到了那一步,要做好挟天子隔绝内外的心理准备,也要做好被其他诸侯找到口实,再次当成挟君之人攻击的的准备。”

    最后这句话,让曹操深有触动:他就算堆袁绍示好,至少可以做到暂时不让刘协知道他对袁绍示好了。这里面,还有一个骑墙的隐秘性尺度可以把握。

    这压倒了曹操内心的最后一丝犹豫,终于让他对刘协的忠诚度变质了。

    “奉孝所言,也不无道理……我们就先做好自己,事儿,可以按照这个布局,但我就一个原则:可以做得慢,但一定要做得隐秘,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别有用心在明处暴露出来。一定要确保我们还有随时回头、随机应变的机会!”

    不做事是不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