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章 降徐晃,赴陈仓(第1/2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素劝诱于夫罗移镇这笔买卖,表面看起来花钱还是比较多的,似乎会对刘备阵营的资金链产生较大压力——

    刘备之前离开辽东时,手头的钱已经不到三亿了,靠卖辽东找糜竺一次性又注资三亿,勉强凑到接近六亿。

    在雒阳当京官这三个月,刘备上下打点谋求以镇西将军外放,又给李素运作使匈奴中郎将帮李素脱身,整个阵营的买官花费小一亿,可不就只剩下5亿了。

    按照刘备要养3万兵马来算,5个亿也就养20个月,也就是说到190年秋收季节,刘备如果还没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财政,就会资金链断裂。

    眼下直接要给于夫罗一亿安家费,那么刘备的现金流就只能维持16个月。要是再让于夫罗持续参战帮打张鲁甚至后续的反贼,得补上一亿的军费差额,现金流就进一步缩到12个月。

    正是基于这种忧虑,李素原本对于开价还是挺谨慎的,但昨日来之前,关羽却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表示不用太担心钱——关羽在河东当都尉这几个月,竟然靠秉公执法打击私盐,就刮出了好几千万,再加上到时候把杨奉吃下去的吐出来分赃,关羽军拿一亿多是肯定有的。

    这么一算,河东之行实际上算是平进平出,没白来一趟。花河东人的钱,白捡了一个于夫罗。而对本地人民而言,就当是请豪强大户们最后花钱送瘟神吧。

    唯一的区别,只是于夫罗亲自刮的时候,刮的是贫苦百姓,所以逼出了白波贼。而关羽代劳帮刮,刮的则是盐枭豪强。

    这么刮法也不是没有代价,至少关羽成了河东那些名门望族的眼中钉,只因关羽暂时的。人性嗜赌,一至于此!下注越来越重,越来越舍不得放弃,要是两个月前就听我的,不要那十几万石盐,如今休说上党,便是太原都能回了!”

    听了这番叹息,李素倒是稍微动了几分留那人一命的念头。

    虽然说话很通俗,但这俘虏应该有些见识,至少能看明白“沉没成本”的朴素道理。

    很多人下注之后收不了手,就是舍不得沉没成本。

    “看你还算有几分见识,再给你次机会,现在肯降,饶你不死。”

    俘虏喘息了几口,似乎想明白了一些,颓然重新跪号:“在下徐晃,本郡人士。杨奉贪婪自取灭亡,我也算对他仁至义尽,将军肯移走于夫罗、赦免从贼百姓,晃愿降。”

    李素点点头,并没有因为他是徐晃就立刻给他许诺职位。

    既然是兵败被俘就要有兵败被俘的样子,让他慢慢爬,绝对不能因为历史上徐晃算名将,就坏了赏罚分明的军纪。

    不过,关羽却在旁边向李素建议:“伯雅,大哥的三万人马,至今我只调遣了两万五千人来河东,还有五千在泰山时新附的青州兵,我后来改变主意,让他们回东莱,归子义节制——

    我也是在河东征战数月,发现此处兵源悍勇,尚在青州兵之上。白波既平,降者数万,从中选出数千精壮年少、品性可塑之徒,还是可以的。我见这徐晃在杨奉麾下时也颇有权位,就让他从俘虏中招募五千人,为我军所用吧。”

    李素这才知道,原来刘备和关羽最后对于带入川的三万部队构成有所调整。

    不过这么一想也没什么问题,并州兵的素质向来也是不错的,而且不像青州兵入川那样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太远。

    反正东莱那边太史慈也已经升任别部司马了,那五千人留在东莱本地归太史慈防守用,也算是就地取材。未来辽东和东莱各留五千兵力互为犄角,也更加安全些,可保乱世中至少十年无人敢觊觎。

    李素便用商量的口吻跟关羽交代:“那就依云长说的办吧,不过有两点,第一,只有五六天时间筛选整编俘虏了,我们上元节前后就要陆续开拔、由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