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册封都亭侯(第2/3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百户。

    护乌桓校尉拥节长史、幽州别驾李素,加辽东长史,封都亭侯,食邑二百户。

    广阳都尉左牙门督关羽,改辽东都尉,关内侯,食邑一百户……”

    李素静静地听完,从关羽再往下,就一个爵位都没了,连关内侯都没有。

    另外,刘备之所以被封为“辽东相”,是因为当时既有“辽东郡”也有“辽东属国”,郡的长官是太守,属国的长官是相。

    东汉早期,有藩王封于辽东,加上辽东地方很大,所以把昌黎县周边数县从辽东郡里划出来,单独列为一个王国,辽东郡依然治襄平。

    但后来封到辽东的藩王不存在了,辽东属国又由辽东郡的太守兼领管辖。所以事实上,“辽东太守”是比“辽东相”略微高半级的。

    张举之乱中殉国出缺的阳众,本是辽东太守,但因为辽东郡大部分地区还在反贼手上,所以暂时只封刘备辽东相,这也是暗示刘备:

    朝廷封给你的地盘你要自己从叛军手上打回来,只要打回来,你这个“相”就能自然而然升级成“太守”。

    李素作为辽东长史,也要作为刘备的副手,一起帮忙彻底歼灭辽东反贼。

    另外,汉末带个“都”的侯爵,从级别上来说已经算列侯了,但依然没有封地,只有跟关内侯类似的虚拟食邑租税俸禄。

    比如关内侯的食邑一百户,是没有具体地方的,你也不知道你的这一百户在哪儿。

    朝廷只是按照一个正丁每年纳税四石、使男和成年女子两石的标准,虚拟折算每一户每年十石粮食。

    关内侯的食邑百户就是每年拿一千石的爵位俸禄。都亭侯二百户折两千石、都乡侯三百户折三千石……

    而正常的亭侯就已经比都乡侯高了,因为人家是有实打实地图上看得到的亭作为封地的。

    所有的亭侯、乡侯在命名上依然以所在县为名,同时写上食邑多少户,到了地方上后再按照户数凑一个或者几个亭套上去。

    比如刘备这次封了良乡亭侯,良乡是县名,假设当地某乡有两个亭,一个一百户一个三百户,加起来刚好四百户,那就把这两个亭都给刘备食租税。

    最后,该给的钱还是得给。护乌桓校尉和辽东相正价就要每个一千五百万,那些爵位更是夸张,都亭侯一千万起,都乡侯一千五百万,正经的亭侯两千万。

    大部分都用之前刘备给刘虞代付的乌桓部落赏赐款冲抵了,但还是额外要掏一部分,几千万钱肯定是少不了的。

    不然给朝廷立功的人那么多,怎么不见别人每次一有功就升官?

    一年多时间从县长升到校尉,不给钱换谁也做不到呀。

    ……

    “咱终于也有爵位了!虽然只是都亭侯,好歹也算侯爷了!不容易啊,潜入丘力居大营谈笑风生,拿到张举首级换来的。汉朝文人封个列侯真难,幸亏斩张举的外交胜利勉强也能打打擦边球算军功。”

    听完全部封赏决定后,李素双手恭领了敕命,再拜谢恩,脑子里依然有些不冷静。

    许久之后,朝会终于散去,李素也依班退去。

    十常侍中有人喊住李素,让他稍等,皇帝还有些话想跟他聊,李素只好继续等着。

    不过实际上也没什么,就是刘宏今天突然来了兴致,让李素给他讲一些历史故事——主要是从历史事件的数据统计盘点角度来解读一些事儿。

    因为之前给皇帝上历史课的大儒,从来没从数据统计分析的角度讲过,皇帝好奇嘛。

    李素耐着性子,又讲解了半天,都挑尽量有趣的盘点,几乎形同uc震惊部那些“史上十大xxx,第四名如何如何,第二名如何如何,第一名却大多数人都不知晓”的调调,反正是怎么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