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6章:收缴武器(第2/4页)  大隋第三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依靠大隋而强大的东突厥就开始进犯大隋了。”说到这里,李世谟作出了评论:“由此可见,两种善后方式都不行。”

    “嗯!”杨侗思考片刻:“我们在这里设立江源郡,避免了此地被新的民族占领,以后也不给他们高度自治,并以教化的方式将之同化,那么两种善后方式的三大后患就没有了。”

    李世谟点头道:“确实如此。”

    “那你还担心什么?”杨侗笑问。

    李世谟凝重的说道:“圣上在这里设立江源郡,避免了新民族迁来此地,并慢慢强大的后患。但这里一个汉人都没有,末将担心各支羌人以后会成为一个类似高句丽的新民族。要是以后的朝廷不闻不问、关注不足,恐怕会有人起来建国,那时再征服他们就难了。”

    “……”杨侗为之哑然,良久,才苦笑道:“那你说怎么办?”

    李世谟心说等的就是这句话,但嘴上却说道:“末将的意思是迁大量汉民上来,然后赐予房屋、牲畜,免除几年的税赋,在诸羌成为新的民族之前,同化干净。”

    “和着说,这才是你的真实用心……”杨侗也不傻,一下子就明白了李世谟的“险恶”用心,不过他也知道李世谟说的‘新民族’并非是无稽之谈,更不是杞人忧天,只因西夏差不多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

    “朕哪有大量汉民给你?”

    李世谟拱手道:“益州百姓为了躲避战乱、躲避沉重税赋,纷纷逃往汉中、关中,要是安置到汉中和关中,用不了多久,又会造成人多地少、大量垦荒、破坏植被的现象出现,依末将之见,干脆将这些流民全部安置在地广人稀的江源、河源、西海三郡,他们现在惶惶不可终日,只要有个地方扎根就会万分满足、万分感激朝廷。要是他们先在关中汉中立了足,朝廷以后再想搬迁他们到这三郡的话,估计对朝廷痛恨万分。既然以后也要迁,何不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迁来这里?何不让他们心怀感激而不是痛恨?”

    “你是一个成功的说客,朕无话可说。”杨侗笑了起来:“朕准了,这些流民优先安置于江源。”

    “多谢圣上。”李世谟大喜。

    杨侗点点头:“还有什么要求?一并说了吧。”

    李世谟道:“另外,每县派出一两千名退役老军,让他们在各县绵延子嗣。”

    “退役老军?”杨侗皱眉道:“退役老军可是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的,说说你的原因。”

    李世谟严肃道:“圣上,以后的江源是汉人、党项羌、白兰羌、鲜卑人、苏毗人、吐蕃人的杂居地,搞不好会出现一些混乱和动荡。若一切只靠官员难免不支,退役老军乃是大隋最忠诚,最勇敢之士,要是他们能够过来,一来可以协助官员处理日常矛盾,二是作为表率,起到引导作用,三是更好度过初始期,四是为四县安全奠定了保障,一旦周边发生战事,则可迅速组织起来守御边疆。”

    杨侗思考一会儿,点头道:“好,就这么决定了。每县调一千户退役老军!庐江。”

    “末将在。”杨沁芳应道。

    “给老三发去信鹰,朕任命他为雍州长史,配合关中、汉中各郡县,将流民平安送到江源;”

    “喏。”

    “另外,也给韦仆射发去信鹰,让他为江源四县各自安排一千户退役老军。”

    武部主管全国郡兵、县役、退役军人、伤残军人,但因为武部尚书裴仁基在南方打仗,暂由韦云起代理。

    “喏。”杨沁芳应了一声,又问道:“还有吗?”

    “还有另外一件事,是关于人口问题的。”杨侗说道:“昨天收到民部尚书杨师道简报,他说大隋战乱不休,导致各地人口锐减,为使大隋人口迅速增长,建议对到了成亲年龄而未婚的女子做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