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章 人于剑如鞘(第3/4页)  出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流芳百世固然极有诱惑,可一旦做错了某个决定,说不得就成了遗臭万年的昏君。毕竟史书如何写,君王管得了一时,还能管得了一世?就算真能在这一世把朝野上下和那些稗官野史的‘嘴’都给封住,百年以后呢?难不成听见有人骂你,还能从黄土之中一个蹦跳起来,叫人砍了他的头不成。在这世上,哪怕你从不做一件错事,都会有人费尽心思帮你挑点错出来,更别提那些一失足成千古恨,做了错事又恰好被无数双眼睛盯着的可怜家伙了。”

    少年依旧沉默不言,不知为何,就是莫名其妙对那个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的藩属小国,心声怜悯之情。

    而这个时候,便是他共情的开始。

    那位剑术无人能出其右的老前辈最后饮了一口酒,说道:“这么严肃做什么,半点少年的朝气都没了。行了行了,就是闲来无事,给你讲个故事,至于故事中的悲欢离合,你我这种事外之人又何必耿耿于怀?听过就算,听过就算啊。”

    “嗯。”少年不再胡思乱想,只是觉得今日的糟老头子,有些奇怪。

    虽然平时他的话也不少,可是糟老头子从不喜欢给自己讲这些道理,老人说过,他是个不讲理的人。

    因为,遇上讲理之人,压根无需讲理。

    遇上不讲理之人,讲理也无用。

    只要剑术够高,有没有理都无所谓。大可以随心所欲,率性而为。

    这一点,恰恰与少年后来碰到的谢于锋的剑道,完全相反。

    隋老剑仙剑术通神,虽然李子衿没有亲眼见到他与人交手,记忆中看老剑仙出剑,也就只有一次。便是他以指作剑,开天飞升。可仅凭那一幕,就足以在少年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凡人一个“苍天在上”的说法。

    可在隋老剑仙眼里,人还可以去往苍天之上,是真大风流。

    而这样一位,连“天”都不放在眼里的老剑仙,又怎么会囿于规矩、道理之中呢。

    所以隋老剑仙随心所欲,率性而为,杀人只看想杀不想杀,而非可杀不可杀。做事只看想做不想做,而非能做不能做。

    他没有教李子衿多少剑术,只教了一句出剑无章法。

    谢于锋则是告诫少年,“世间剑修皆以为,鞘在剑上。可其实,人于剑如鞘。握剑之人,方是剑鞘。有人说,剑是凶器,会割人头颅,砍人手脚,是不详,是邪物。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剑就是剑,它很纯粹。区别只在于‘剑鞘’,握剑之人身为‘剑鞘’。握剑之人滥杀无辜,那么无鞘之剑,便等同于凶器,邪物。握剑之人心存善念,懂得克制,懂得什么时候该出剑,什么时候不该出剑。那么剑上有鞘,且不论善恶,只说结果。想一想出剑之后,对方会死吗?如果他死了,这个世道会变好吗?如果不出剑,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不论最后是否出剑,握剑之人都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做到出剑之前先问心,问心无愧后再出剑。”

    其实当时谢于锋说了很多,也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出剑先问心。

    所以李子衿的剑道,之所以迄今为止,走得如此缓慢,归根结底的一个原因,便是“矛盾”。

    少年常常问自己,该如何练剑。

    是贯彻出剑无章法,随心所欲无拘束?

    还是牢记出剑先问心,做到问心无愧,出剑方能快人一步?

    就像两条岔路摆在眼前,一条向左,一条向右。

    隋前辈错了吗?他的剑道是否太过武断,太视人命为草芥?

    李子衿不这么认为,当然,他也暂时无法理解那种不看该杀不该杀,只看想杀不想杀的境界。

    因为只有真正跻身到跟老头子一样“天下剑术,无人能出其右”的境界之后,少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